杂谈(四)

我的侄女回老家小县城读小学了,而她的弟弟,一个刚出生5个月的小婴儿也被带回了老家县城。我多次问我妈妈她们适应吗?我妈妈说适应的挺好的,县城里的教学质量挺好的。我便不再搭话。
那个县城我在20多年前曾在那里读过4-5年书,是我离开县城前最后的读书学校。
而我的侄女和侄子过去在北京跟着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因为经济下行的缘故,因为我的弟弟弟媳妇担心接下来会失业,所以提前带着两个孩子回老家县城生活。
而我们原来的家在距离县城35KM远的村子里,那里有一栋二层小楼,在11年前为了给我弟弟结婚方便,全家人凑钱花费30万在县城买下一套2房的房子,简单装修后,我们每年从外地回来后,就在那所县城的小区房里过年,之后大家匆匆别过,各奔东西。还记得2017年的过年,我最早回深圳上班,我姐姐一家开车回呼市,我弟弟和弟媳开车回北京上班,我的爸爸妈妈返回农村生活干活。那个县城的房子仅仅是个落脚点,大家都可以休息的酒店。
现在我弟弟一家退租了北京昌平沙河附近的大两房,弟媳妇以及我妈妈带着两个小孩回到县城生活,我弟弟则还在原来的小区里租住,只不过这次与别人合租,他只居住其中一个房间。一家人又分散了。
大约在1955年左右,我奶奶带着我大姑和我大伯父逃难到兰州郊区,曾在兰州生活过好几年,但出于某些原因,我爷爷在劳改,我奶奶一个人带着两个小孩实在难以在大城市离生活下去,她们回了老家,就是我从小生活的那个宅子,只不过70年前那些房子还是土胚房,后来我爷爷出狱也回到了农村务农一辈子。
但我大伯父在20岁的时候又重返兰州,投奔我爷爷的哥哥们,最终在兰州生活下去,在西宁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在西宁定居结婚生子。
而我的大姑在她20岁的时候,经人介绍嫁到10里外的村子里,一户村干部的家庭里当儿媳妇,日子过得很富裕,大约28年前,我大姑一家也搬到了新疆博乐,在那里承包几百亩土地,幸福地生活下去了。
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我的弟媳妇也带着一儿一女回到了老家,只不过是从首都回到了十八线小县城。其实与从兰州回到农村里一样的依赖路径。在外面生活艰辛,或者动荡不安,实在很难撑下去,于是回归到熟悉的环境下养育子女,这本没有错,但等到这些孩子有能力独立的时候,她们仍然会离开农村,离开小县城,飞去更辽阔的天地。
我没有对我妈说起我奶奶带着我大姑和大伯父在70年前回到老家的事情,也许我妈压根就不清楚这段家族历史,也许她只是一知半解,我为什么这样清楚呢?首先是我爷爷给我讲述的,再后来听我五奶奶提到的。从最亲近的老人嘴里,我编织出这样一幅接近真实历史的家族史。
过去和现在一样,现在只不过是过去的重演。经济有周期,社会也有周期,家族更有周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