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的源起是因为上次有个传统文化微信群里有人提到“四十不惑”在寻问大家对于这个“不惑”的理解。结合和借鉴不同观点的阐述我自己来梳理和整理一下。个人认为在惑与不惑之间我们需要注意的要点是:
一、对自己的不惑这看似简单的一点其实未必真有很多人做到,当我们在对自己进行评判时往往目光所及大多只是我们身处之地,而头脑中形成的判断大多也只是我们知识和见识所及。就像当我站在17楼的阳台时,我们自己大多想的是”我在17楼“而楼下的人可能想的是”楼上阳台有个人,他可能在晒太阳,他可能在看风景“。特别对于自己的判断很难跳出来保持一定的距离审视和保持一定的高度俯视,而这种审视和俯视往往可能将我们自己照射的更加通透更加全面。这世界上了解一个人何其复杂,而了解我们自己更是复杂至极。何况现在的我们甚至连静下来平和的与自己相处的机会都极少有。所以如何对自己不惑,清楚自己的想要,了解自己的需要并明白在得失之间能让我们内心最平和的选择是什么显得尤为重要却又非常难以达到。
二 、 对世界的不惑我们对事物充满好奇,于是我们询问我们请教我们学习我们研究,答案一点点呈现,疑问一点点消失,这样却也终究无法解开我们所有的不惑。我们尝试我们挑战我们经历我们寻找,知识得以积累,眼界得以开阔,境界得以提升。但是这茫茫世界依然有万千我们不知道答案不明白原因的事物。所以对于世间事物的完全不惑我们终生也无法实现,但我们可以接近的状态是去尽力了解世间事物存在和运行的规律与真理。比如”如果我们想别人尊重我们,那我们必须先以足够的尊重给予别人“。对世界的惑可以让我们永久保持活力,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与真理的探究,可以鞭策我们不断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力得到提升,知识得到积累,人生也得到丰富。对于世界的不惑,可以让我们更睿智和豁达的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世间万物,许自己一个平衡圆满的人生状态。
三、 惑与不惑无需绝对绝对的惑可能会让我们迷失方向,懵懂无知,畏手畏脚,裹足不前,或者可能留下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一生遗憾。而绝对的不惑可能让我们丧失对知识的渴求,对美好的体察,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憧憬。那日子的流逝对你来说可能会成为日复一日的枯燥与单一。所以惑与不惑,都请留有一些余地,这便是我们对自己和对世界的渴望与悸动。
四、 对自己的不惑才能更好的对世界不惑自己相对世界而言是一个较为简单和有限的个体,如果没有足够的对生活的经历,对生命的思考与总结而成就一颗活的恬淡安定,清晰坚强的心,那么我们对世间万物及他人可能都会不理解,不包容,不欣赏,不珍惜。恰如你知道自己的不容易,所以才会尊重别人的辛苦。你也曾在暗夜里承受孤独,所以你才会安慰别人彼时的无助。了解了你自己生命中包含的五味,你才会有更全面更客观更真实的眼光去看待这世上除你之外的一个个鲜活如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