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扑克牌》
授课教师:向贝贝
活动目标:
1、在纸牌游戏中,运用已有数序经验、进行逻辑推理;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扑克牌两副
活动过程:
一、 认识扑克牌
1、 出示一副扑克牌,和孩子一起熟悉各种花色。如:大怪小怪、红桃、黑桃等。
二、游戏:少了哪个
1、介绍游戏方法:幼儿从五张牌中任意抽取一张,教师说出抽掉的牌。
2、教师准备五张牌(1-5),请幼儿任意抽取,教师观察牌面后说出答案。
3、请幼儿猜猜教师为什么会猜对。
4、小结:在这些牌中,缺少的那张牌就是被抽走的牌。
5、教师出示1-10的扑克牌,请个别幼儿任意抽取。猜猜抽掉的是什么。
三、游戏:猜猜是哪张牌
(一) 通过线索,找出答案。
1、教师在桌面上摆放1-10的扑克牌,正面朝上,然后从另一副牌中,任意抽取一张。
2、介绍游戏方法:请幼儿猜猜是数字几,教师用“大了”“小了”回答,幼儿根据提示将不需要的扑克牌翻过去,直到猜出答案。
3、适时提问:你为什么把数字8翻过去?除了这张牌,还有什么牌也可以翻过去?为什么?“大了”是什么意思?
4、小结:当数字(8)大了,不光是数字(8),还有(9和10)其它的数字
(二) 幼儿尝试用提问的方法找出答案。
1、教师出示两种花色的扑克牌,然后从另一副牌中任意抽取一张,请幼儿根据提示,找出是哪张牌。
2、介绍游戏方法:请幼儿猜猜是哪张牌,不仅要猜对数字还要猜对花色。教师用“大了”“小了”“是”“不是”回答。
3、适时提问:这个问题,只能翻去一张牌,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翻掉更多牌呢?
赵荔:本活动设计亮点之一就在于——将游戏与幼儿数学学习结合了起来。通过幼儿喜爱的“猜一猜”的游戏情境,让幼儿积极地运用有关“数序”的认知解决游戏中的数学任务,体验“猜对了”的成功乐趣。
张双:教师将数学教学元素无痕地融入到游戏中去,将数学教学目标隐藏在游戏目的之下,这样做更能为幼儿所接受,也更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刘艳明:在游戏环节设计上,共分为两种游戏方法和四个难度梯度。第一种游戏“猜猜少了哪个?”有两个难度梯度。主要是引导幼儿利用数序知识完成游戏任务,从而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强化数序概念。第二种游戏“猜猜是哪张牌?”也有两个难度梯度。这个游戏除了要求幼儿具有一定数序概念外,还需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张月:整个活动主要通过增添扑克牌和改变游戏规则两种方式,使游戏所要求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幼儿在灵活多变的游戏中,通过从不同角度运用数序概念来解决不同的(游戏)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对数序的理解。
《有趣的扑克牌》
授课教师:向贝贝
活动目标
1.喜欢数学活动,愿意主动参与游戏。
2.能根据数序经验进行猜牌游戏。
3.能在活动中积累推理经验,体会到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积累推理的经验
难点:根据数序经验进行猜牌游戏
活动准备
扑克牌 、PPT 、《高高低低》音乐
活动过程 :
一、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以魔法师身份参与到活动)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呀就是扑克国的国王,今天来到我们班是想请小朋友去参加”魔法大会”,你们想去吗?
想去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你们需要跟我一起学习扑克魔法,学会了才可以去哦!
二、根据音乐请扑克牌登场。
师:请你们看看谁来了呢?
(根据节奏展示1-10的扑克牌)
三、设置情景玩数序游戏。
师:我是扑克国王有厉害的魔法,你们要是不信,那我就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现在黑板上有十张扑克,不管你抽到哪一张我都知道是什么?
(请小朋友任意选择,教师说出答案)
有谁知道我这个魔法的秘密是什么?
来请你当魔法师验证一下。
师幼小结:这10张牌是按数字大小顺序接列的,抽的是第几张,按顺序就能知道。
四、展示PPT魔法道具,进行猜牌游戏。
1.师:刚刚你们发现了魔法的秘密已经成为了一个初级魔法师,接下来有更难的挑战等着你,你们敢不敢试试?
(出示动画PPT,并对规则进行解释)
我的电脑上有10张扑克牌,手上也有相同的十张扑克牌,待会我会从手上任意取一张,大家提问的方式来猜抽的是哪张牌,我用“是”“不是”回答,根据提示将不需要的扑克翻过去,直到猜出答案。
例如你可以问我“是红色的吗?”我说“不是”那我们就可以给红色的牌翻过去。
谁想来试一试呢?
2.除了问颜色还可以问些什么呢?
谁来试一试?
你排除了几张牌?
(将问题种类的卡片贴在黑板上,以便幼儿熟练运用)
3.除了问单双数还可以问些什么?
这个问题好吗?
还有什么好问题?
4.在游戏中帮助幼儿积累推理经验(单双数、颜色、比大小) ,找出魔法牌。
五、幼儿带着所学的魔法和扑克牌宝宝一起去参加“魔法大会”。
方金玉:使用扑克牌作为活动材料,一方面对于老师来说十分简单、环保,并可反复利用;另一方面对于幼儿来说,扑克牌是一种其十分熟悉和喜爱的日常游戏活动,大多数大班幼儿都具有一定相关经验,有利于将本集体活动迁移到家庭或幼儿园的日常游戏中。
胡丹:本活动中,当教师一拿出纸牌时,幼儿们就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当说到要用纸牌变魔术时,更是引发了幼儿各种已有经验和充分想象。用纸牌作为活动材料,以魔术作为“噱头”,成功地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
刘侠:在本节课中我们看到了孩子隐藏在扑克牌背后的数字很感兴趣,那么我们何不以此为契机,在扑克魔法的基础上,进行数字游戏的深挖,将孩子的兴趣延续。
《神秘的数字》
授课教师:向贝贝
活动目标:
1. 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2. 发现数字的不同组合形式,发现数字排列形式的多样性。
3. 在活动中发现数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体验数字游戏的乐趣
难点:体验数字排列形式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教学PPT,将生活中常见的带有数字的日常用品散布到教室各角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乐趣。
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字,感受数字在是生活中的运用。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有许多的数字宝宝来到了我们班,但是他们都特别调皮的藏了起来,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它们都在哪里呢?
师:你在哪里找到了数字宝宝呢?
它代表又是什么意思呢?
师幼小结:原来数字宝宝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所在的地方不同,排列方式不同所代表的意义也不同。
二、基本部分
玩数字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1. 师:小朋友们可真厉害!还有三个“神秘数字”想跟我们玩游戏呢,如果找到了这三个“神秘数字”就可以得到奖励哦!你们想挑战吗?
2.开始玩第一个数字游戏,找到第一个“神秘数字”。
师:第二个“神秘数字”就藏在这个九宫格里,你可以通过问我问题,我来回答“有,或者没有”通过我的回答来找到那个它,
例如:你可以问我第一排有吗?我说有
第二排有吗?我说没有
1 2 6
3 6 2
6 1 3
(找到第一个神秘数字“6”)
2. 玩第二个数字游戏,找到第二个“神秘数字”
师:第二个“神秘数字”藏在这个更厉害的格子里,
你需要通过比大小的方法来找到它,
例如:你可以问“这个神秘数字比6大吗?”
4 1 6
3 5 9
2 7 8
(引导幼儿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找到第二个神秘数字“7”)
3. 玩第三个数字游戏,找到第三个。
师:第三个“神秘数字”藏在下面这个格子里,你同样可以通过问问题来找出它,要仔细想一想,除了问它是否在第几排?问它比谁大、比谁小之外,你还能怎么问,能够更加快速的给“神秘数字”找出来呢?
1 2 3 4 5
6 7 8 9 10
(通过提问鼓励幼儿用排除法、比较大小、和单双数的方法来进行游戏,找出神秘数字“4”)
4.师幼共同小结自己一共用了几种方法来找到这三个“神秘数字”。
三、结束部分
总结活动,发放小礼物。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神秘数字”这么快就被我们找到了,看!只是数字宝宝送给我们的“门票”,我们一起拿着门票去数字王国玩更多的数字游戏吧!
刘云:在本次活动中,老师用孩子喜欢的游戏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新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主动学习,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乐趣。
李明慧:老师注重让孩子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孩子逐渐形成数感和数学意识,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乐趣,并且在一个个循序渐进的活动中,让孩子不断地迎接各种挑战,在不断成功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尝试勇于挑战,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
邬晓燕:本活动中的游戏设计尤为针对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推理与证明能力。教师在实施活动时,也非常注重对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每当幼儿说出一个答案后,教师总是通过追问、提出认知冲突、组织讨论等方式,促使个体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与推理过程,同时也营造了分享交流的良好学习氛围。这种在追求数学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注重数学过程性能力培养的活动价值取向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