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外面的世界人山人海,自己在家里想捋一捋近几年的成长轨迹图,供学弟学妹们参考。
2014.6--2015.7:入门
这是毕业后迷茫的2年,但也是成长最快的两年。从软件测试外行逐渐入门,至少这2年里,有半只脚是踏入了门槛的。
2014年6月毕业到2015年7月,毕业的第一年,由于还没习惯学校的书本生活,所以这一年里记笔记大多还是笔纸进行,时隔多年,搬了很多次家,早已找不到当年的笔记,但凭记性回忆下这一年的学习内容:
计算机基础知识;(当时很好奇,为啥浏览器输入一个网址页面就可以出来各种形形色色的东西)
前端html,css,js的初步了解;(自学了一个月,很痛苦)
C++语言及Qt的学习;(记性最深的是公司有个前辈借给我一本很厚的《C++ Primer》书让我看,我真的也老老实实看了2个月)
2015.7--2016.7:基础知识积累
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这一年里,开始逐渐由线下笔记笔记转成了线上博客记笔记,这一年里由于自己的不甘心,要换工作,于是乎拼命地学习了:附上线上博客笔记链接:https://373362292.lofter.com/view
java基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
C#基础;
UI自动化工具:Selenium;
性能自动化工具:Loadrunner;
SQL基础知识;
Python基础知识;
2016.7--2018.7:基于基础知识开始更加关注深度和广度
2016年7月到2018年7月,这两年的时间里,结合公司的具体项目,深入的了解了软件的基于运行原理,开始慢慢知道什么是接口,什么是web service,什么是docker,什么是redis等。与其说前面3年都是自学基础知识,后面这2年开始关注深度和广度。具体体现在:
学习了解接口,web service,docker,redis;
关注自动化测试的思想;
了解CICD持续集成;
学习Linux相关操作;
2018.8--2019.11:知识沉淀及成果展示
2018年8月到2019年11月,基于前面5年的基础知识积累及视野的开阔。开始具体成果的展示及知识的沉淀:
接口自动化框架及分层结构;
Jacoco代码覆盖率的计算;
Mock挡板的使用;
JMeter的使用及源码介绍;
Spring框架的了解:堆栈、注解、反射、JVM类加载机制、MVC\、Bean、向上向下转型;
SonarQube扫描;
2019.11--至今:关注软件交付流程及引导团队和新人
这一年多的时间,更多的是怎么把之前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项目中,怎么去提高交付质量,怎么去引导团队交付高质量的产品,怎么让自己的工作更加轻松,怎么去引导新人。同时由之前的lofter记录笔记转向了有道云笔记;
jmeter具体运用在接口自动化中;
微服务的深入理解;
测试管理的初步了解;
敏捷测试思想的介入;
测试计划及测试流程的把控;
之后的方向及计划:
定期复盘做总结;
自动化在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流程的把控;
在简书及CSDN中输出高质量的文章,提交开源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