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使用这个简书这个平台之初,并没有想过要写些什么,只是偶尔过来浏览一下文章,看看大家对新闻热点的看法。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简书上对时事的反映真的很快,每当一个热点事件一出,简书就和微信等各种平台一样,立马有了各种评论,从各种方向,以各种奇特的视角和理由。
在刚开始刷简书文章的时候,有时候不自觉的就被作者的思路带偏了,就会觉得这个讲的很有道理,原来事实是这样的,我们应该这样想啊。可是看多了这样的文章之后,发现很多的文章普遍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言辞激烈,用各种理由而不是事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有时候企图以偏概全。诚然,对社会上不好的现象进行抨击是好的,但是,如果可以给读者分析为什么的同时,给出一些事实案例可能会更有说服力。这些事实不是以我的朋友我的亲戚小西小A之类的开头的,这些事例,刚开始看还好,看多了,我就觉得,即使真有这么一个人一件事存在,看起来也像是作者编造的。这就是我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拒绝中国的心理学书,他们讲的案例都是赤裸裸的想要支持他们的观点,而不是告诉读者因为这个事情存在,根据个人认知分析,可能是这样的结果。有些文章甚至就是像吵架一样,大概作者写的时候,就是内心在呐喊,企图通过声音大来说服读者。
2 标题吸引眼球,内容空泛。作为一名工科生,可能的确不太懂时评新闻等文章的要点和主旨,这些文章究竟该怎么写。但是我看到有些文章甚至在打道德和舆论的擦边球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不太舒服的。以前的时候,我也想过写点什么来贴补生活,但是后来还是放弃了。写东西发表言论是我的一个爱好,我本来以为文字就是用来发表作者的观点和思想,如果彻底变成了一个赚钱的工具了,我怕我就会在金钱的诱惑下说违心的话。我们也常说,读书好像跟圣贤对话。可现在看到的文字爱好者,为了迎合读者的爱好和需求,把标题写得越来越引人注目,点进去看完再出来,脑海里已经什么都不剩了。成为标题党无可厚非,毕竟小时候学作文老师也说标题很重要,但是如果只有标题了,就像跟在1后面的一串零丢失了那个1。
3 事实非黑即白,观点对错分明。不知道是这个时代非得要求文章这样观点鲜明还是怎样,也不是说文章观点不鲜明更好,只是有时候读文章,你分明可以感受得到,两个不同的作者,就能把站在自己的观点对立面的一个事情一个人一棒子打得死死的,让另一个观点完全就没有存在。而作为读者就会比较可怜了,你看了这个人的,那就会认同这个人的观点,看了那个人的,就会认同那个人的观点,最终也没想明白这个事情究竟该怎么想,可能也没打算怎么想。大概是现在我们应该懒到不屑于形成自己的观点了?看多了这样尖锐的答案,反而会有点怀念有些文章里面,虽然作者是倾向于某个观点,但是也会把另一个观点分析透彻,让读者自己去评判是非。这样才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现在的文章,几乎就剩下一个巨人,其他的都已经遮挡了死掉了,甚至你只看到了作者的观点看不到真相了。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现象就是舆论明明一边倒的时候,某文章却有一个站在舆论对立面的文章,当然理由不需要充分,他只要吸引眼球就好。所以,一旦某些文章刷红网络,其他的强化他的观点的,补充他的观点的,更多的是互撕的,连同文章和人一起撕的,越是具有争议的文章,大家就越喜欢,巴不得舆论越吵闹越好,伴着最初的作者分一杯羹。到了最后,就只看到各种平台各种互撕,不胜其烦。
说了这些,之所以敢说这些,就是知道自己的文章不会被太多人看到,也不会站在舆论的焦点上,也不需要去取悦任何人,我还可以自由地写自己想说的话。同时,即使有一天,真的可以通过文字来赚取零花钱了,我也不想由于钱把自己的爱好变成取悦他人的工具。大概这也是我坚持沿着的自己的方向做技术,让自己的爱好可以自由地呼吸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