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去年七月那次回老家时,去了趟鹿鸣湖。
鹿鸣湖位于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城区西北部,那里原是矿区沉陷的低洼地,后经常年雨水的汇积形成了湖泊。辽源市第八中学就在它的附近,所以,早前的鹿鸣湖被叫做“八中大泡子。”
如今听说鹿鸣湖被精心打造成风景秀丽的人文湿地公园,这巨大的变化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也让我这个离家多年的游子频繁的往返于回家的路途。
那天午饭后和三姐聊起家乡的变化时,三姐决定带我去修建后的鹿鸣湖转转,她的建议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我们即刻前往。要知道我上一次去鹿鸣湖时,是在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如今它已经和我隔了二三十年的时光,所以我也很想故地重游一次,看看现在的鹿鸣湖和记忆中的大泡子有什么不同,再者就是我想追忆下埋藏在我心灵深处鲜为人知的故事。
我童年时居住的房子离雁鸣湖不算太远,只要穿过后窗那条宽阔的马路,再越过一条专门为运送煤炭修建的铁路线,再绕过铁路坝基下那片开满野花的花草丛,然后继续顺着一条泥泞的小路继续前行,不远处就是长满芳草和芦苇的鹿鸣湖了。湖的半边被红砖灰瓦的民房包围着,而离民居二三百米的地方有一座学校“辽源市第八中学,”——“八中大泡子”也由此而来。
那时的鹿鸣湖没有现在这么精雕细琢,它懒散的仰卧在石头和芦苇之间,石头被岁月的风沙和钓鱼人的屁户打磨得油光铮亮。每年的夏季鹿鸣湖就成了男孩子们的露天浴场,湖的东南两侧是自然形成的原始丛林地带,其中不乏珍奇的树种和参天的古树。野花野草恣意的生长着,并且经常能够瞥见野鹿,野袍子和各种飞鸟的身影,每当风大刮起时,湖水的深处,就会回荡着鹿鸣一般的声响。所以被冠以“鹿鸣湖”的美名。
鹿鸣湖的湖水不单清澈而且又是个天然的鱼塘,一年四季去那钓鱼人的络绎不绝,而在众多钓鱼者中,常常夹杂着一个后脑勺蓄着小辫的小小人的身影,他和成年人一样,像模像样的垂钓着……
鹿鸣湖不只是一处简单游玩的风景地,更是“辽源市”兴衰荣辱的见证者,述说着这座小城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故事。它曾经被荒废很多年,皆因地下煤炭资源枯竭,丧失了继续创造财富的价值。——加上地势较低,每逢雨季,道路泥泞不堪,周围的民宅,深受雨水倒灌之苦,很多住户无奈的搬离,政府也进行了危房拆迁,很长的一段时间,只有残垣断壁和一湾湖水孤寂的守护煤业的遗址。 ——经过多年的闲置后,终于迎来了它的前世今生,在国家林业局和国土资源部批准下,由枯竭城市转型,国家拨款20个亿把它打造成“集矿山开采文化,绿色生态,旅游观光”与一体的人文湿地公园,2013开始动工,历经八年的修建终于从过去的“八中大泡子”锐变成美丽的鹿鸣湖……
经过十几分钟的车程,我和三姐达到了目的地,刚走进鹿鸣湖的路口处,远远的就看见伫立着的石头上,刻着“鹿鸣湖”三个醒目大字,而另一侧的石碑上撰写着让人为之动容的鹿鸣湖的过去和今生的故事。
因为是疫情的原因,那天游玩的人不是很多,这也刚好给了我放飞思绪的机会……!我和三姐沿着整个湖面转了一大圈。眼前的鹿鸣湖除了位置没变其它都已经旧貌换新颜了,湖的占地面积较之前增加了一倍,附近民宅的位置变成了绿色的开阔地,上面生长着多姿多彩的我叫不上名字的树种,湖的四周增加了喷着棕色油漆的松木围栏和同样色系的防腐木板路,各种花圃草木被修剪的妖娆而各具特色,一处雕刻着龙凤图案的凉亭给鹿鸣湖平添了几许诗情画意。
面对鹿鸣湖日新月异的改变,我心里由衷的感到欣喜和自豪,即感慨鹿鸣湖曾经拥有过的辉煌历史,也感慨它所经历过的沧桑,它曾经是这片土地的父老乡亲的衣食父母,不仅仅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煤城儿女,更曾经被日本侵略者当成猎取财富的金矿。
鹿鸣湖变美了,曾经满目荒凉的地方现在变得让人心驰神往,并且已经成为辽源市一张耀眼的名片,——昔日穿梭着煤炭工人漆黑身影的矿井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可是!站在湖边的护堤上,——倚栏远眺,我却心潮起伏思绪却飞向遥远,我仿佛看到微波荡漾的湖边,一个七八岁儿童的身影,他正坐在湖边一块石头上,手握长长的鱼竿,正目不斜视的盯着湖面认真的垂钓,弱小的身躯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显得非常渺小。但他嫩雅的脸上写满了期待,钓鱼的动作毫不逊色身边的成年人,当他看见抛入湖里的鱼杆处泛起鱼泡时,他开心的笑了起来,随即一只手抬起鱼竿,另一只手把鱼钩上挂着的小鱼收起放入身边的罐头瓶里,——反反复复,当夕阳西下时,他收起工具,提着“沉甸甸”的战利品,乐颠颠的往家走去,长长的鱼竿在他瘦小的肩上像个扁担一样上下摇摆,后脑勺下的一缕小辫也随着鱼竿的摆动上下晃动。
晚霞映照在他小小的身体上,他匆忙的往家赶路,——因为他知道,晚餐的桌子上,增加了一道他爱吃的油炸鱼,那是一盘妈妈给他用面糊合着做的美味佳肴,是他靠自己一双劳动的小手得来的成果,属于他自己的专属大餐…!
这个小小的人,就是我年幼时的弟弟,如今他已长眠与苍松翠柏之中,长眠在鹿鸣湖的故事里,愿他的灵魂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