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没有界线,而是我从来没有告诉过别人我的界线,人人都要为自己的界线负责任,坚持自己的界线,那才叫界线。
01
丁先生事业有成,却遭遇家庭危机。
他不明白,结婚20多年,妻子为何突然向他提出离婚。
丁先生和妻子是大学同学,毕业几年后,丁先生辞去公职开始做小家电。生意做大后在丁先生的要求下,妻子也从任职的学校辞职,在公司负责财务。现在公司已是几个小家电品牌的省级代理。
丁先生说,这么多年一直为公司为家庭操忙,在男女关系上也很检点,有时生意场上的朋友拉他去些风月场合消遣,他都会借故推掉。现在生活逐渐稳定,妻子却提出离婚,甚至儿子也赞成他们离婚,这让他很不解与委屈。
他认为与妻子结婚20多年,两人有深厚的感情基础,没有太大的矛盾,希望能通过心理咨询挽回这段感情。
02
丁先生的妻子晓雯向我讲了离婚的缘由。
嫁给丁先生这些年,她感觉很累。
丁先生是家里老大,下面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婚后公公婆婆和二妹与他们住在一起生活,弟弟妹妹的孩子上学也住在丁先生家里,一大家人的家务都要她来操持。
丁先生弟弟好赌,经常来借钱却从未还过。
这些人,丁先生村里很多人出来打工,不少人找到丁先生的公司,丁先生大都来者不拒,让晓雯安置在公司里。
刚结婚时,丁先生的热心曾让晓雯感动,但时间久了,却感到不堪重负。这么多年,丁先生要么忙生意,要么为弟妹买房为侄子侄女上学为村里人的事奔波,很少陪自己和儿子。之前为了儿子和家庭强忍着,现在儿子已经工作,她想离婚,去过自己的生活。
03
分析丁先生的原生家庭图,发现他的父亲曾因为家庭成分遭受过一些不公待遇,开始变得消沉,母亲将家里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丁先生身上。每次母亲与父亲发生争吵后,就会向丁先生诉说父亲的懦弱、无能。从童年开始,母亲的抱怨和期望就一直伴随着丁先生。
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构成的三角关系中,父母的关系至关重要。当父母关系失衡,或其中一方失位,孩子将过早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让家里所有人幸福,让母亲放心,成为丁先生的责任与使命。在成年以后,他一直“扮演”着“拯救者”的角色,为父母和弟妹操忙。
丁先生说,上大学时村里人帮过不少忙,所以村里人有事来找他帮忙时他也往往不忍拒绝。
04
通过家庭关系雕塑,可以将丁先生原生家庭中的关系直观呈现出来,使他看清自己的思维定势、在家庭中的角色关系,初步融解夫妻隔膜。
在原生家庭雕塑中,我让丁先生进入自己的角色,在家人,包括父母、弟妹、侄子侄女,以及乡亲的重压下,丁先生感到透不过气,难以负荷。在当下的感受和情绪中,他表露了压抑已久的愤怒、痛苦和无助,而不是日常所呈现的强大、仗义与自负。他希望妻子能与他一起承担,自己已无法支撑。晓雯开始明白丈夫这些年辛苦操劳的缘由,理解丈夫内心的痛苦。
这么多年,丁先生一直为他人而活,把自己的价值感建立在被他人需要、满足他人需求的基础之上。把自己当成他人的“拯救者”,而自己的真正需求,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却被他忽视。事实上,现在公司也因为财务与人事混乱出现亏损。
成熟个体既要对自己负责,也需要对自己身边的人负责。当你在拯救他们的时候,往往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让他们失去自我成长的机会,这并不可取,更谈不上真正意义的“拯救”。
05
接下来开始处理丁先生与妻子、儿子之间的积怨与误会,修通新生家庭关系。
在原生家庭中产生的问题会产生不良的关系图式,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模式往往会带入新生家庭,甚至被我们传给下一代。
认清这个图式的由来,有助于我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成为它的终结者。
成人以后,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探索属于自己的生活,开始自己的道路。拯救者与被拯救者的关系却模糊了个体的界线。
萨提亚心理治疗模式这样阐释“界线”:不是我没有界线,而是我从来没有告诉过别人我的界线,人人都要为自己的界线负责任,坚持自己的界线,那才叫界线。
通过一系列咨询,丁先生决定卸下“拯救者”的重负,开始属于自己的生活,他给妻子列出下一步准备着手去做的事情清单:
1、对公司着手进行精简,遣散多余人员,发放安置基金。
2、与晓雯和儿子一起出国旅游。
3、每周举行一次家庭聚会。
4、与父母和弟妹商量,丁先生和晓雯搬出去另住,定期回来看望父母。
5、相处中,停止对妻子、儿子、家人等的指责模式,代之以尊重和平等的沟通。
对于丁先生的改变,晓雯欣然接受,表示今后的生活中也将给他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文中人物为化名,此次咨询已完成,本文经当事人审阅同意发表)
- The End -
本文系大东心理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觉得有收获,点亮下面的“喜欢”,就可收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