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录:1.心理学认为:“装的本质是一种匮乏”。你可以理解为,需要长期未被满足,为了满足自己,而产生的虚荣心理状态。
2.匮乏的存在,不是生活改善可以弥补的,它会跟随一辈子。
3.这会使他们通过“指导别人”表现自己,他们期待着引起别人的关注,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独特之处,以获得夸赞。
但很奇怪,同样是指导,为什么有人的指导感觉是如沐春风,而有的人却是在装腔作势呢?
阿德勒认为,无法得到满足的人,无法展现自己的生命和情感。
4.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感受,不妨试试这2个方法:
a.将能量用在体验层面
武志红老师认为:越想变好,反而越不会好。
这其中非常深刻的原因是,他们的能量用在了不同层面。
越努力越差的人,他们更喜欢在思维上使劲,感受到的是压力,是苦;
而越努力越好的人,习惯在体验上投入,感受到的是动力,快乐。
不妨试试将能量下放,投入到体验中:
可以是品味食物的美味;
可以是体验第一次的珍贵;
也可以是感受衣服穿在身上柔滑的触感。
b.形成内聚性自我
要想摆脱过度匮乏,就要填满当下这个内心匮乏的自己,形成“内聚性自我”。
所谓内聚性,就是人的内在有一种向心力,能够让心灵的各个组成部分向内聚合,形成一个整体。
形成内聚性自我后,我们就有了观察环境和自我疗愈的能力,也就不会那么容易被外在的事物和评价影响了。
要想形成内聚性自我,要做的就是在内心深处树立一个信念:
“我这个人基本上还是不错的。”
只有相信自己是一个不错的人,我们才有力量将其他关于自我的、好的素材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正能量体。
当内心能自给自足时,我们反而不会去追求外在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