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时候,是多么的天真可爱呀,虽然她们不会说话,只能咿咿呀呀的,喊着爸爸妈妈。但当父母们,看到孩子甜美幸福的笑容时,一切付出,辛苦,都是值得的。
渐渐地,孩子长大了,学会了说话,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不过,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间的矛盾也开始出现了。
教育孩子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引导、纠正,甚至训斥。
但是,下面这几句话,可千万不要对我们的孩子说。因为,这可能给孩子造成『永久性的心灵创伤』
1.你看看人xx家的孩子
孩子是很容易相信大人的话的,父母这样子说,会让孩子感觉:
“原来妈妈喜欢那样子的小孩,不喜欢我”
“我在妈妈眼里这么差”
“我很努力了,还是达不到妈妈的要求”
“你这么喜欢xx,去让xx当你孩子呀”
...........
无论孩子产生了哪种想法,都是负面的,这种“攀比式”的教育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自己一点也不好,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我的付出都白费了,等等,进而产生自卑的想法,埋藏在幼小的心里。
试问各位父母,在你们这样批评孩子的时候,是真的为了让孩子进步呢?还是想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攀比欲,让自己在别人面前更有面子。
就像大人们在工作岗位上,听到上级拿身边的优秀同事质问你的时候,那种心情,想必都不舒服。
每一个孩子,肯定都有自己优点和长处,就像鸟儿擅长飞翔,而鱼儿擅长游泳,如果我们拿孩子的短处去比较他人的长处,是不是有些不妥当呢?
2.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是不是很耳熟呢?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被父母喜爱。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被父母接纳。
但如果孩子做了父母不喜欢的事,父母就不再喜欢她。这句话是带着爱意的一句话吗?不,不是的,这是威胁。
孩子除了父母,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人,这种对话的方式,会让孩子感觉恐惧、害怕、担忧。
孩子们会强迫自己,努力变成父母喜欢的样子。但是,问题来了。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天生是一个内向的人,但父母却觉得,外向的人好,以后处理人际和工作,更加有优势,这样的情况,孩子怎么办呢?
他别无选择,只能变成父母喜欢的样子,而违背自己的天性。
孩子会纠结,会怀疑自己,为什么我和他人不一样呢??
这种内外的不统一,还有对自我的不接纳,是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更有甚者,会导致抑郁、暴躁,甚至自杀倾向。
3. 平时挺聪明的孩子,怎么犯这种错误?
很多家长认为,“我这不是完全的批评吧,我是说孩子平时表现的都不错,偶尔范了一点错误而已”
试问,你的意思,孩子能明白吗?
这句话,说出来,潜台词是“你应该是完美的,你不应该犯任何错误,你这次的错误毁了你平时所有的优秀”
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对孩子来讲,他们的阅历、经历、认知,肯定远远达不到让作为成年人的父母处处满意的地步。
所以,为什么要给孩子这么大的压力呢?
孩子需要保持多么的警惕和严谨,才能做到处处让父母满意呢??
这,可能吗?
不要让无意间的批评,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他们单纯善良、天真可爱,父母的每一句话,他们都会相信的。
我们要用爱的语言,去教育孩子,用爱的语言,去引导孩子,让孩子信任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孩子越走越近,越来越亲,越来越了解,而不是走着走着,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