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说过“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呵呵,似乎是人愈加年迈,便愈加的懂事一般。在人们看来老人皆是和蔼的,慈祥的,可亲的。其身其行是饱含着岁月的积淀下的智慧,经历的,这当然没错,但并非所有的老人都是这般模样。
道德的标准要求我们去尊重老人爱护幼儿,似乎老人不会犯错,无耻的总是年轻人似的,所以公交车上没让座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的便会指责起年轻的一方,如果年轻人不善言谈那么,真理似乎就在老人如狼似虎的言语鞭挞里了。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他家的情况是这样的,他的奶奶生了五个孩子,三女两男,三女远嫁,老人跟着儿子们一起住,我朋友的爸爸是排行老二的,是那种很淳朴的农村汉子,在家在田都是很勤恳的,但是就是不得老太太的喜欢,很明显的老太太对老大家很偏袒,所有的吃食都是优先,在老大家孩子到七八岁的时候,我朋友刚出生,想让老太太带着,却只是一句没工夫给打发了回去,但她平日里做了什么呢,打牌溜达养小狗,把我朋友他妈气的不行,硬起劲的自己养家带孩子。
等到家里房子拆迁,老太太开始作了,这里是老大家的,那里是三闺女的,呵呵,一个遍了还想不起自己有个二儿子,有个孙子在家。老太太很明白,老大家的儿子,女儿已经十几岁接近成人成家,而老二家的俩孩子才七八岁,自己要是跟着老大家肯定比在老二家要享福,而女儿啥的逢年过节给自己送点东西,这日子不要太舒服了。
但是呢,老大家很是绝情的打醒了老太太的美梦,用一种近乎断绝关系的方式很是无耻的拒绝接受老太太,甚至没有出钱的意思,三个女儿也被惊到了,多番的劝说,得到的是一笔少到无聊的钱币,里面还掺杂着不少的假币。
没有办法了,村里人口中的女诸葛亮算是看走了眼,没招没治啊,这时候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个傻不愣登不疼不爱的老二,上面说了,朋友的爸爸的确是很淳朴的农村汉子,虽然很生气很愤怒,但是在最后还是压下了老婆的反抗和女儿儿子的拒绝,把老太太接到家里。
如果老太太就此消消停停的,那么也就不会让我成为朋友的倾诉口,很清楚的,老太太即使是住在老二家里,对我朋友这个小不点仍然不好,在我和朋友的记忆中老太太几乎没有给我的朋友买过任何吃食哪怕是最便宜的麦芽糖,但是对三个女儿家的孩子却不吝啬,呵呵呵呵,很明白的差别啊,让我的朋友出去玩,然后打开柜子拿出零食,真的把窗纱当做门了吗 ,还是真的不在乎小孩子的感受呢。
时间总是会长大,老太太身体健壮依旧,我朋友也成了大小伙子度过高中上了大学,朋友家算是在一步一步走上正轨,一家人算是跌跌撞撞的提高着生活质量,这时候的老太太呢,口口的是“想我家妮,想我家孙”呵呵呵,朋友告诉我,过去不是一两句不痛不痒的话可以联络起感情的,我想是的,这些年,朋友家过的确实辛苦,一家人的生活其实真的可以有更好,假如没有老太太,或者她稍稍的安稳,稍稍的公平,稍稍的懂得,呵呵了吧还是。
道德是一个枷锁,束缚的是善良人,然而不在意它的却可以逍遥自得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