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愚公移山》只当成了一个美好的童话故事,从不相信这是现实可能存在的事件。后听说,河南辉县在一个叫郭亮村的小山村,村民集体在高约120米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长1250米,宽6米,高4米的峭壁公路,将原本被峭壁隔开的山村,联通了与外界的便利交通。太行山上红岩的硬度高达8.3,郭亮村人依靠最原始的工具,铁锤和钢钎开凿炮眼,一锤子下去,绝壁上只有浅浅的一点凿痕,郭亮村人历时五年的时间,共打烂了4000把八磅铁锤,耗尽了12吨六棱钢钎,最后才修通这条公路。于是,开始相信“愚公移山”的精神。但“郭亮洞”离我的生活太远,没有机缘见识,于我心中,“愚公移山”依旧只是一个图腾一样的概念。但今天,在我们生活的乡村社区,真实见证了“愚公移山”的现实版。只不过我们移的是树。
缘起于一个村民的院子里原来种着一棵香椿树,生长了十余年,直径近一米粗。近日,因房子改建村民不得不将这颗树伐倒。在村民家旁边住着我们学校的老师一家,孩子看到心疼这颗树,便和妈妈一起想拯救这棵大树。村民的房子在一个比较狭小的胡同中,无法使用大型现代化的工具。当教师的妈妈发了一个愿,希望把这颗树移植到我们正在建设中的新校区,让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完成这个过程,让孩子们体验植物移植的生命力,同时在移植中感受集体的创造。社区便因这个心愿而发动了起来,联络房东,学校建设者,社区中发出号召,感召志愿者。当下午来到现场时,有点傻眼,近一吨重的树,根部直径超过了一米,斜躺在坑中,在胡同狭小的空间,怎可能搬迁得动?!似乎没有给予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斧头来了,砍去侧枝,绳索来了,系在粗枒上,撬棍来了,在根部撬动。几十位爸爸齐心协力的工作,成功将树木从坑底挖出,再一起齐心协力扛上三轮车,运送到新校区,为大树安了一个新家。
社区一位爸爸的感言:“针对今天的移树行动,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只要敢想,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做成功,这件事给我上了一课,集全社区的力量,大小朋友的齐喊号子,一吨多重树从原来的地方搬到了路面上,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定能做出大事,以后社区遇到再难的事相信都能够解决,相信参与的孩子们也能够从中学习到东西,这种课堂外的学习对孩子们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感谢大家帮老师完成了要这棵树生存下去的心愿!刚开始我笑话老师这事根本不可能完成,太重了,路这么远,能够移到新校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结果是大家做到了,让大树找到了新家,同时也完成了这个树原主人的心愿,这棵在他家院里长了几十年,他也并不想就让树这样死去,树也是有生命,孩子第一时间发现树被砍断后就想抢救它,老师一早就忙碌着想把树移到新校区,开始我是不信能完成。但她的积极、坚持让我看到信念的力量。随着参与的家长越来越多,大树搬上了车,大树果真搬到了新校区,大树在校园操场上种植起来了。相信这棵树在爱的力量下一定能生根发芽,明年的春天一定长出新的香春,这棵有着几十年成长历史的树伴着我们孩子们一起成长。成为校园中新的景观,新的故事!”
这是现实的“愚公移山”的教育,就像学校颂词中一直强调的:“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身为成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最好的环境,于是孩子可以在环境中教育他自己。”愚公一样的精神传递的是一种信念,一个坚持,一个积极持续的行动。没有想出来的结果,只有走出来的自由!在这样的环境信念中,孩子们一起参与,体验与感受,随树的移植生发出来的种子的力量便在心中扎下根去,慢慢在岁月的滋养中生发出来,便有了改变世界的希望。
在这样的社区生活,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一种我参与,我快乐,我创造,我幸福的美好体验!而有机生活,便是从这样的点滴社区生活体验开始,从自我改变的坚定发心出发,面向环境和生态的积极的永不停歇的行动!而这力量,源自于每一位社区参与者愿意参与与贡献的发心!只要愿意,你也可以建设社区的"郭亮洞",成就社区的"南山树"!一切,始于一个朴素的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