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台新政要求小学阶段不再考试英语时,有写文章分析新政下英语学习该如何规划。主要思考了双减政策后英语学习的定位,以及一个大略的学习规划。
新政下的英语学习该如何规划?| 上海小学阶段不再考英语
这篇文章结合外研社盖兆泉老师的《做孩子最好的学习规划师》进一步讨论孩子英语学习规划,做到有理论、有目标、有资源、有路线。
1. 英语学习的目标
凡事都是设定目标,然后设计路线朝目标努力。
盖兆泉老师在她的书中从程度、应试、应用、情感等4个方面设定了相应的目标。我们可以参考。
程度目标:与美国同龄人保持同步
应试目标:11岁(5年级)通过FCE考试
应用目标:英语真正成为获取知识的工具,而不只是知识本身
情感目标:有趣、乐于学习
第一个目标是针对阅读,参照美国同龄人的标准,同年级的美国小孩读什么书,在中国的小孩就读什么书。第二个是应试目标,FCE是剑桥通用五级考试的第三级,FCE(6000词汇量)相当于母语国家孩子四年级水平。以一个等级考试为目标,更容易了解英语水平。第三个是应用层面,英语本身不是目的地,通过英语来学习知识才是目标。第四个目标为实践路径的体验,关于孩子的情感。特别对学龄前的小孩来说,兴趣第一,主张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这个目标定的不低,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在3岁开始到12岁,家庭大投入,10年时间长期坚持(每天1小时听力以上,周末可4小时以上,一年300多本分读物)。盖兆泉老师这些目标是根据以英语为特长、将来出国留学设计的。我们则可以根据自己想法和目标,相应的调整量。
英语学得好不好的最终标准是:能否在英语环境中无障碍地交流。
2. 英语学习的理论
《做孩子最好的学习规划师》书中最重要的理论是“二语习得论”。
习得是在不知不觉中,在非常愉悦的、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发生的。
习得即the natural way(自然法),是最适合儿童的方法。和学习汉语一样,通过大量的、无意识的交流,“自然的吸收”掌握语言。
家庭大量广泛的泛读,及时习得;学校里老师和教材的精读,属于学得。精度和泛读,习得和学得相结合。
幼儿阶段,“习得”需要占英语学习时间的80%以上。上小学以后,“学得”比例逐渐增加;到小学高年级(4-6年级),“学得”和“习得”各占50%。
幼儿到小学低年级阶段,兴趣第一,大量输入,在大脑里形成英语语言区,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进行。听力先行,听力打通了再读。
“小孩学英语,最不应该背诵。” 背诵不是学习语言的科学方法。单词的学习,也是在听故事、读故事、学知识的愉快过程中完成的。
3. 习得,主要靠家庭
1)家庭里创建英语学习环境
家长说英语。尽可能的直接和孩子用英语交流,日常用语,做游戏等。可参考学习《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语》。
看动画。3岁起,每天看原版动画片20分钟,坚持看到6岁。小猪佩奇,蓝色小考拉,朵拉,超级飞侠,汪汪队,卡由等。
听故事。牛听听熏陶,甜心英语、牛津树、小猪佩奇等等都有相关音频。
读原版书。薄薄的分级读物到厚厚的章节书,循序渐进,广泛涉猎,长期坚持。
2)利用网络资源
英语APP。小小优趣、可汗学院。
演讲录像, B站上的英语资源,英语学习网站等等
4. 英语学习路线
3-5岁启蒙阶段,先听说:
为孩子创建良好的英语环境,日常用语、游戏里说英语,原版动画、英语儿歌、分级读物、音频。不提倡阅读、认字,积累了1000听力词汇后,为孩子报“外教口语”班。
6岁扫盲阶段,自然拼读:
听力词汇达到3000听力词汇量后,报自然拼读班,正式学习ABC字母和phonics英语拼读规则。
继续看动画片,裸听有声书,保证听力输入的量。
7-9岁发面发展,阅读、拼写、语法和写作:
掌握拼读本领后,加大“学得”比例,报班学习一套教材,逐步学习英语的语法知识,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提高孩子的阅读难度和阅读量,大量阅读分级读物和章节书。以儿童文学为听的输入主要内容,听的难度大于阅读。
10-12岁提高阶段,学科英语和学术英语:
提高孩子阅读量、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接触社科、科普、文学各个领域。
盖兆泉老师的学习路线,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但仍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
现在英语的比重有所下降,我们可以设定适合自身情况的学习目标,调整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