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认真检查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说明,小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的难度的增加,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也会变得心有力而余不足,孩子也只能依靠自己的。我的孩子们刚进入二年级,很多孩子都缺乏认真的品质,更缺乏认真检查的习惯,做完作业就交,好像只要写完就万事大吉。可交上来的作业总是这错那错,而改错又要跑几趟,老师指一个改一个,同样的错误就不知道一起改。我在反思他们错误的原因,并在平时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培养孩子认真检查的习惯。

        首先要认真、正确地审题。正确审题是做对题的关键,要教孩子审题的方法:在审题时,把重点的字、词圈出来,明确题目让我们做什么;一道题到底有几个要求,每个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由此一步一步地有序地完成。如:作业中有一道题的要求是增加一条线,使下面的图形增加一个(或两个)直角,由于孩子不认真审题,作业中画一条线段就算完成,根本不管增加了几个角,这些角是不是直角。借此机会,我引导孩子学会如何审题,典型题例在前,才更有说服力。

        其次是要教会孩子检查题目的方法。很多孩子所谓检查就是把题目从头到 尾看一遍,其实是走马观花,一点用处也没有。不同的题型检查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如:填空题、选择题检查时覆盖自己的答案重新做一遍,看是否和刚才做的一样;计算题要用验算的方法检查,可以重算一遍,也可以利用逆运算检验等;解决问题必须先弄清题意,再从问题入手,分析题目,列式是否正确,更不能忽略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等,当然也可以根据题意将求出的结果代入题中检查,这些方法在考试时尤其重要有效。

        第三,孩子改错前先找错因的方法。如果有条件面批,就让孩子说说错误的原因。当然,错因要坚决杜绝“粗心”“不认真”“做错了”等毫无意义的字眼,这些都浮于表面,没有实际作用。要让孩子从是否抄错题开始检查,再查计算方法,如果计算方法对了,就查具体哪一步出错了,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错误等。就像医生治病一样,必须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达到根治的效果,使孩子尽量少犯,甚至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计算能力自然就会逐步提高。

        总之,培养孩子细心检查,是在培养孩子的一种习惯,而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