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生态旅游规划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领会其本质,规划出符合生态旅游特点和要求的蓝图。生态旅游规划除了具备一般旅游规划的特点,如决策的科学性、内容的综合性、发展的预见性、成果的政策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等外,还具有另外三个显著特点。
1.生态性
生态旅游目的地是多个生态系统的综合体,各生态因子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是遵循生态学的规律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其中一个因子发生变化,就会引起系统内的其他因子产生连锁反应。一般情况下,自然界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动校正平衡能力和自我调节机制,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和适应外界的变化。如果生态旅游者和开发者对生态旅游区生态系统的干扰超出其自我调节阈值的上限,旅游环境就会受到破坏。因此在生态旅游规划中,应注重运用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其稳定性,从而使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不被破坏。
2.特色性
生态旅游目的地,一般是生态环境相对原始、地方文化氛围浓郁的地区。旅游者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期望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中获得具有启迪教育和激发情感意义的美好体验,特别愿意到一些野生的、受人类干扰较小的原生自然区参观游览。所以,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一定要充分发挥其生态旅游潜力,把握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挖掘其文化的内涵,开发出适销对路、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产品,展现出地方资源的特色。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地方的,越是全国的”,“越是原始的,越是奇妙的”,要扬长避短,在现有资源上动脑筋、费心思,化腐朽为神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特色,站稳脚跟。
3.整体性
生态旅游追求的是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的最大化,保证生态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因此,生态旅游规划应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认真分析生态旅游活动与环境承载力、生态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有效协调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系统及其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全面考虑生态旅游规划所涉及的因素,实现整体优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