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到朋友的一篇文章,大意是盛赞他从前的一位同学,在写作上取得了如何如何的成就,在刊物上发表了多少文章,成为了当地的小有名气的文化人。朋友感慨,虽然是从小玩到大的同学,在写作上自己终究是难以望其项背了,由此引发了自己对于写作的更多的思考。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这位朋友第二次写介绍他的那位文豪同学的文章了。他在文章里说,“我为什么会在读到同学的文章后产生这样的不安?而在读林清玄等大家时,反而心安理得,自然接受并且获得非同此般踯躅的力量呢。”他对于那位自己曾经忽视的同学心里顿生佩服。
朋友的心情我完全理解。对于一般写作者来说,一些成功的名人背后有着怎样励志的故事,我们不清楚,但在自己身边忽然有一个熟悉的人成为成功的典范,那种给人带来震撼的感觉是强烈的。
学生时代,我其他的功课考不过班上的学霸倒也没觉怎么样,但如果语文考不过人家,或者人家的文章比我写得好,那一定会激发我强烈的好胜心,并努力在下一次考试中重回王者的位置。
我上高中的时候,我的一位发小在一所省重点中学就读,加入了校园的文学社。在我的印象中,这位发小的写作水平顶多与我差不多,他那时给我寄来样稿,他写了许多诗歌都发表在校园期刊上。那时这件事对我的触动也是很大的。他的那些所谓的诗歌在我看来只不过是青春期的懵懂呓语罢了,让我感动的是他的那份对文学的执着和热爱的情怀。虽然许多年过去了,发小终究没有成为诗人,我也没能成为作家,但回望那段岁月,总是令人难忘,青春的时候谁曾经没有过梦想呢?
我浏览了这位朋友的平台主页,看得出来,他的确是一位热爱写作的人,洋洋洒洒六七百篇文章,90余万字。作为一名普通作者来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也难能可贵。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在写作这条路上,他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心中理想的高度,与他的那位同学相比,更有一种自叹弗如的感觉。他感觉到了不安,说明他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
我想告诉这位朋友,他其实大错特错了。他不应该羡慕他的同学,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一个人的性情、生活阅历、文化程度以及对周边事物的感悟力,决定了他写作的境界。正因如此,每个人写出来的东西也就千差万别了。别人的长处我们可以借鉴学习,但永远不要期冀自己成为跟别人一样的人。
每个人的写作风格和生活阅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一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风格。不必羡慕别人,更应该看到人家成功背后的付出与汗水,以此鞭策警醒自己。正如一首诗中所描绘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或许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别人眼里的风景。
在写作这条路上,保持一颗平常心,努力做好自己很重要。当然有些东西并不是自己努力与拼命就能实现的,比如成为作家,在我看来,天赋和机缘更重要。如果一个人自命有一定的天赋,但却仍然没能成为作家,那一定是他努力不够了。
对于自己喜爱的文学,没有一种“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的精神,是很难进入缪斯的神圣殿堂的。所以不问前路如何,自己努力过就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成败不必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