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你应该感到羞耻吗?

乳腺癌是女性群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被称为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2022年,中国新增乳腺癌病例近36万人,发病率达68/10万,并且成上升趋势和年轻化倾向。死亡率约为17.8/10万,位居癌症第六位。

乳腺癌尽管死亡率不算太高,但容易复发转移,往往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给患者身体造成伤害。

除了健康上的伤害,乳腺癌患者心理上常面临多重压力,精神上遭受各种困扰。因长期接受治疗,给家庭经济带来沉重负担,部分患者不能工作,只能休病在家,甚至还需要家人照顾,这往往会让她们心生愧疚,产生负罪感。

作为女性的第二性征,乳房在担负哺乳功能的同时,被赋予了性吸引力。乳腺癌患者大多数会被切除乳房,这一器官的缺失,让她们觉得身体已经残缺,失去了女性特征,不再有女人味。她们内心因而会产生自卑感和羞耻感,变得更敏感,出门总担心别人异样的眼光,在家不敢坦然面对丈夫。身体上的疲惫感、心理上的自卑和羞耻感使她们不得不与夫妻生活决裂,难再尽妻子的义务,这加重了她们对丈夫的负罪感,让她们总是惴惴不安,害怕遭到丈夫嫌弃和抛弃。


癌症的隐喻会产生一种魔咒,让乳腺癌患者总是带上精神的镣铐,囿于无形的牢笼中,她们压抑、自责、焦虑、悔恨、怨怼、憋闷,心理往往与身体一道陷入病态之中,无力自拔,在麻木与痛苦中艰难度日。

相对于其他癌症,乳腺癌患者心理层面上的困扰和压力,是其它癌症患者不能比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美国作家桑塔格认为,“我们关于癌症的看法,以及我们加诸癌症之上的那些隐喻,不过反映了我们这种文化的巨大缺陷:反映了我们对死亡的阴郁态度,对有关情感的焦虑……”(《疾病的隐喻》)

消除癌症的隐喻,改良社会文化土壤,非一朝一夕之功。乳腺癌患者要提高生活质量,须进行自我救赎,加强心灵建设,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做好情绪管理,摈弃羞耻感,抛弃自卑感,树立精神尊严,争取做到“无我无人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