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童心和初心

       

        我脑海中对家庭教育其实没有什么系统的概念,但是在陪伴孩子8年的时光里,明白的一点就是自己和孩子的双向成长,是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获得的。

      我自身比较喜欢读书,也是一位绘本阅读推广人和绘本讲师。对孩子培育的领悟及执行,也是从一个育儿小白慢慢开始成长的。其实在孩子3岁之前,因为完全忙于孩子的吃喝拉撒,无暇也无精力对孩子的教育和优质量的培育进行思考和执行。唯一坚持的,也就是在孩子1岁起就跟孩子进行的亲子阅读,也是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找到陪伴孩子的快乐和方向。

      快乐源于童心, 我觉得童心是一切向往美好的开端。 因为我女儿是独生子女,没有玩伴,我的角色除了做好一位母亲,更重要的是孩子最好最亲密的玩伴。所以我这个童心未泯的人,也找到了自己的玩伴。自己喜欢玩得游戏,拿来跟女儿一起玩。自己喜欢鼓弄的东西弄来跟女儿一起鼓弄。自己喜欢的书拿来跟女儿一起读。在女儿幼儿园的时候开始,我们就经常根据读的绘本、听到的故事创作小剧场。简单的人偶,简单的舞台,演绎出别具风格的童话故事。大量的故事,滋养孩子也同时滋养着我。没有过多教条游说,我一直相信故事的力量,从故事中孩子一定可以提炼出她所需要的判断力、内核力量、精神所向等等。我是亲子阅读的铁杆粉丝,包括现在,我们每天也要有20-30分钟的共读时光。我觉得这是和孩子共同成长最便捷的方式。当然孩子的成长同样离不开爸爸的陪伴,我家爸爸是历史百事通,孩子所有关于历史累类的书籍基本上都是爸爸陪读完成的。现在我依然清晰的记得,有一次爸爸陪孩子读水浒,讲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爸爸一担两角演绎故事的来龙去脉时的搞笑画面。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也曾担心过孩子是否规则感。但规则这个概念又是好无规则而言,规则范围完全取决于成人的设定,孩子是否在规则之内,要看这个规则的范围大小。当然,不跨越道德底线,父母一定坚守的。孩子读了小学,发现这些担心就是多余的,孩子可以很好坚守学校规则,孩子自己也可以界定她所应该遵守的规则。回到前面,我所说的,我们一定要相信故事的力量。孩子经常也会问我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我没有正面回答过她,首先我也不知道,也没有借用一些大师的话回答他,因为我也无法判断他们说的是否正确,我经常说:妈妈也不知道,到现在妈妈也在找这个答案,我相信我很快会找到了,我相信你也会找到。我相信孩子自己找到的答案,肯定是她的答案,而不是你给她的答案。后来我读了日本一位儿童图画书之父松居直的一本书《幸福的种子》里面提到孩童读书是为了快乐!(书中主要针对0-3岁的幼童,但我觉得这个理论可以沿用到整个儿童时期)哇啊,是的,这就是我们的初心。

      人生百态,快乐并不是所有,孩子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追寻快乐,成长为一个丰满自由的自我,是否是我们的初心?有些妈妈说我家孩子不喜欢读书,那是孩子还没有从书中体会到快乐 ,也许妈妈的初心,就是让孩子通过读书,多认些字,提高学习成绩,与孩子的快乐无关。我想说如果家长抱有这样的初心,买几套黄冈试卷让孩子刷刷,比读书来的效果好。其实说到这里,也并不是吹捧“唯有读书高”的“悖论”。最近读了一本绘本《渔夫亨利》关于一个小男孩成长的故事:亨利生活在一个海岛,从小梦想成为像他父亲那样的勇敢的渔夫,他满怀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在岛上过好每一天,完成每一件他觉得有意义的事,慢慢的成长着,最终他成为了一位勇敢有胆识的渔夫。生活一样可以带给我们的智慧和学识,首先我们自己要热爱生活,带孩子感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哪怕沮丧、困惑、艰难,依然不能丧失热卖生活的能力。我觉得这是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的基础吧,后面再说读书、学习、培养兴趣吧。

      父母的童心和初心,也许这些是送给孩子最美的礼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