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不喜欢,本是一件很自我的事情

喜欢,不喜欢,本是一件很自我的事情,但是在这个群居社会,喜欢不喜欢倒身不由己了。

在学习生活中,你喜欢或者不喜欢一个人可以表现的很明显,也可以直接对当事人说出你的想法,这叫真性情,不必佯装。

在工作生活中,大部分应该都是你不喜欢的人或事,面对刁钻的客户,要忍气吞声赔礼道歉,有时候不是为了保留一单生意,而是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你不得不扮演一个总是道歉的人。

越长大越觉得,喜欢和不喜欢变得模糊了,无法在自己心中找到那条明显的分界线,好似喜欢这种感觉有了很多附加的东西。

例如,你本不喜欢吃苦瓜,但是苦瓜对身体好,而且好多人赋予苦瓜吃苦耐劳的美好的含义,或者周围的人都喜欢,而你不一样。

我不喜欢一个人,我也察觉出他不喜欢我,所以站在相互不喜欢但又无法戳破的这一层上面,无需浪费过多的时间去思考为什么他不喜欢我,或许只是性格不合而已。

这里讨论的喜欢不是男女之间那种喜欢,而是单纯的人与人之间是否喜欢,包括对方的习惯,性格和处事方式等等。我没有办法保证每个人都喜欢我,这也根本是不可能存在的,就想我不可能喜欢每个人一样,但长大不就是,隐藏自己的情绪,让别人看来你还算是个比较nice的人嘛。不必苛求,但也一定不能成为你讨厌的那种人,不能有一样的脾气和为人。

在亲戚之中,能做到的是表面上的和谐,因为大部分人之间都存在“代沟”,生活层次不同,思想层次不同,注定无法内生和谐。

朋友之所以为朋友,除了互帮互助,相互陪伴,还有可能是通过了生活考验的筛选,“代沟”逐渐缩短,才会不那么拘泥,相对来说更轻松自在,告诫自己不能把亲戚当朋友一样处理,因为会一不小心得罪别人,然后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