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孩子》这本书,我是在樊登书课上面听的,听了五六遍,然后又花了几天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并作了笔记。
这个忽视是指情感忽视。
听完之后,我想大多数人都有可能曾经被父母忽视过,或多或少。而我们作为父母也可能曾经忽视过自己的孩子。
书里讲了六个板块,包含健康父母的三个特征、12种容易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被忽视后会有的症状、改变的阻力、如何疗愈被忽视的自己以及如何对待孩子才不会忽视他们。
健康父母的三个特征、如何疗愈被忽视的自己以及如何对待孩子才不会忽视他们,对这三方面,我写下自己的一点思考。
健康父母的三个特征
1、与孩子有情感连接
2、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
3、会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
对于这三条,我真的很惭愧,因为我没有做好。我似乎都不知道如何与孩子建立连接,也不懂如何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甚至是根本就没有看到孩子的情感需求。也没有很好地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更多的是没看见或者是压抑他们的情绪。
比如说孩子哭闹,我会不耐烦地说: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不许哭,再哭就揍你等等。孩子们打架的时候,我会要求大的让着小的,指责大的。当孩子有高兴的事情跑来跟我分享的时候,通常会说:我知道拉,妈妈正忙着呢,没空听你说/没空过去看。当孩子要求陪玩的时候,会说:妈妈没空,自己去玩。再比如在外面和伙伴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被我们强制拉回家。很多很多例子。
很多时候我都没有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更没有去探究情绪背后的需求和感受。
学习了正面管教以后,我才懂得,要看见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进行共情,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当有情绪的时候,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曾经我告诉自己,不能强制孩子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情,要尊重她的选择。
但实际上还是会不自主地干涉孩子挺多的。比如选择兴趣班的时候,我还是希望她选择我觉得她需要的书法课,可以把字写得更好;希望她选择曾经我喜欢但是没有机会去学习的美术课;希望选择我认为女孩子应该学的舞蹈课;希望选择我认为可以增强她表达能力的主持人课。
我并没有考虑她的喜好,也没有问过她的想法。
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过成父母所期待的样子,没有考虑到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人生。
二、如何疗愈被忽视的自己的自己呢?
1、学习监控自己的感觉
多问问自己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是觉察自己的情绪。
可以每天三次停下来,问自己:我有什么感觉?我为什么会有这个感觉?
2、接受并信任自己的感觉
当你发现自己一个感觉时,去观察它。不要责备自己,不要逃避、压制、摆脱。接受自己的感觉。
3、学习有效地表达感觉
4、认识、理解、重视人际关系中的情绪
5、自我关怀
要关爱自己。把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学会说“不”。
要学会寻求帮助。当自己扛不住的时候,张口问下别人,寻找身边能够给自己带来足够支撑的人。
这段时间因为疫情,不给国家添堵,每天就是呆在家里,跟孩子24小时腻在一起。
每天做家务和照顾孩子,三个孩子的各种需求应接不暇。我似乎都没有了自己的时间,让我很烦躁,我觉得好累,感受很不好。有一天真的什么都不想做,饭也不想吃,只想静一静,看看书。这天我向老公表达出来我的困扰,请求老公帮助。那天老公就接过了这些事情,让我得到了喘息。慢慢地感受又好起来了。
锻炼身体,养成规律锻炼身体的习惯。
提高自我约束力、自我安慰及同情自己。
我是个比较封闭的人,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回忆自己童年成长经历,发现自己应该是有过长期的情感忽视。
在此,我不想评判或者指责我的父母。因为我理解在那个年代,一家人的生计都还有问题,父母忙于劳作,何来更多的精力关注我们的情绪和感受。在他们有限的认知里,已经给到我们他们认为最好的了。
再说指责、抱怨、后悔都无助于修补内心的创伤。
现在能做得就是疗愈自己。
三、如何做才能不忽视孩子
1、重视感情
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情绪,找到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共情她。
要与孩子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让她识别各种各样的情感类词汇。
2、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
别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延伸,别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工具。别把孩子当作是实现自己梦想的人。
想要给予别人东西的时候,先要自己拥有!
如果我们希望给到孩子更好的家庭环境,给到他们更多的爱。我们先要把自己疗愈,先关爱自己。自己拥有了爱,才能给孩子爱。
所以要爱自己,我好,你好,大家好!
正面管教可以给我帮助
我发现,这本书和正面管教里有一个共通的,那就是情绪,要管理好情绪。
要觉察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最后处理好事情。
对于孩子也是一样,接纳孩子的情绪,进行共情,找到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和感受。
我要继续实践正面管教,刻意练习正面管教中的工具。加油!!
疗愈自己,关注孩子们的情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