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妹发来几张照片。暮色弥漫,洁白的大雪 静静地守候着路灯洒下的微光,不远处的几颗柏树互相依偎,倒影在一片大雪上更显得落寞。
这是二食堂对面的小花园。我一眼就认出了,并不是因为什么特别的原因。只因为学校特别小,同学之间常常打趣到“一把瓜子吃到底儿,学校就走完。”然后便开始各种吐槽学校。
也因此,校园冬天的好多回忆慢慢溢满心头。
食堂味儿真大
零下20多度,食堂基本不开窗,从里到外捂得严严实实。去食堂吃饭总免不了弄得一身饭味儿。饭后见着同学“你是去一食堂吃的麻辣烫吧?”“你也在那儿?”“没有,我闻出来了”当然了,最后一句我没说出声。
第一场大雪
2012年11月11日,一场大雪非常完美的诠释了小学课本中雪花纷飞的美景。飘到发梢,留在衣袖,不小心躲在颈窝。双手接着飘在空中的雪花,要不怕丢人,真想仰头尝尝雪的味道。自行车后座的积雪,花园里不知道谁堆的小雪人,宿舍窗台的冰块。当然了,还有自己在大雪中的自拍,同一姿势不同的位置也不觉单调,就是要拍自己身处弥天大雪的样子,最好是头发,眉毛、脸颊上都有雪花。
这场大雪满足了我对北方冰天雪地的期待。此后,渐渐地习惯了这里的大雪,不会激动地冒着大雪出去拍照,也不会一眼就被人戳穿是没见过大雪的南方人。到后来见着下雪,也选择订外卖蜗居在宿舍,甚至还会嘟囔两句“哎 又下雪了……
那四年我见惯了私下揽财的老师,官腔十足。鄙视会来事儿又狗腿的同学,奉承拍马。经历了友情的不堪一击而变得小心翼翼,目睹了室友艰辛的减肥之路,最后完美蜕变。还记得去大连过五一,那张稚气的脸。见了大海,踩了沙滩,带回了几颗鹅卵石。去哈尔滨见老同学,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前的合影,松花江边的微风,中央大街的马迭尔冰棍、一首首悠扬动听的俄罗斯曲子......
王小波说“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其余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转眼间就跑到那似水流年里去了。”
大概很多人都对“似水流年”感慨万千。那些过去的流年里,也许幸福就隔了一扇窗。又或许现实的迷茫还不如流年里的不幸。
又是一个雾蒙蒙的早晨,但比起雪天里的阳光,还是温暖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