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登科铜镜为什么价值这么高?

御藏阁精品推荐—五子登科铜镜展览

名称:五子登科铜镜

规格:直径11.7cm 、 重292.4g

类型:杂项

说明:


宋明时期的徽州,徽商的崛起,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教育文化日趋繁荣。在此之前,科举制度的全面展开,已成为士人入仕为官的主要途径,而明代更是将学校教育、科举取士与铨选授官结合起来,使科举入仕的思想深入人心,这种思想也就相应地反映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五子登科”镜,就是很好的例证。由于镜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必不可缺的用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一些吉祥、喜庆用语大量的被运用到铜镜的装饰上,成为一种时尚。如“状元及第”、“一品当朝”、“连中三元”等,这些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盼望。


“五子登科”镜流行于明清时期,共形状各异,重量、厚薄不等。大的如筛盘,小的不及盈寸。从纹饰题意上来说,该语句最早的来源可能是取材于《三字经》,因上有“教五于,名俱扬”之句。后来则成为长辈教育孩子做官扬名的标准。“登科”是考试及第之意,也是封建社会鼓吹“学而优则仕”所要达到的目的。而民间传说中的“五子登科”又别称“五子高升”,指的是古时有一人,教育五个儿子均登科作了大官,由此得到“教子有方”的赞誉。后人便将此事化为口语,使之得以广泛流传。


从南宋至今八百余年来,汾源李氏族人在静乐县、娄烦县、岚县、宁武县等四县七十余个村繁衍生息,已发展到一万余户,五万余人,是李姓一个庞大的支系。始祖李元章,生于南宋嘉定年间,赐封中宪大夫(正四品),其后半生是在静乐县水洞庄度过的。 汾源李氏从宋至今八百多年,其历史之久,居住范围之广,人口之庞大,且世系井然,这些特点在族谱上也是少见的,不仅如此,在汾源李氏族谱上涌现出不少杰出人才。始祖李元章所生五子,曰:裕、彬、珪、佐、润。李裕官至枣强县令,李彬任承德郎信州路总管府推官;李珪先历州吏目赐授登士郎;李佐学府生员;李润生员。五子皆有功名,族人称之为"五子登科"。

铜镜的铸造者们正是利用人们崇尚古物的心理,仿制了相当数量的汉唐铜镜。宋仿汉的铜镜主要有:规矩纹镜、见日之光镜、昭明镜、清白镜、人物画像镜,宋仿唐的铜镜主要有:花鸟镜、双凤镜、瑞花镜、八卦镜。宋代仿制铜镜着重模仿纹饰,铜镜风格仍是本朝的特点。汉唐铜镜由于合金的原因,表面银白闪亮,而宋仿古镜铜质较软,表面发黄、滞暗无光,这是由于宋镜含锡量少,宋镜质软也使得镜子不易破碎。有的出土宋镜,受击扭曲变形都不碎。就是这个原因,这与脆硬的汉唐铜镜铜质,形成鲜明反差。

目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对铜镜有了新的认识,此类铜镜巳被一些专项收藏爱好者所青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更多资讯微信:187 5862 0626 杨主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邵武禾坪《黄氏大成宗谱·总谱》 (简称大成谱)世系 (供宗亲研究修正稿) 黄明书 一世,昌意,...
    醉后挥毫笔有神阅读 19,610评论 2 4
  • 序: 梦里,漫天的黄沙再次席卷弥漫,马蹄声,兵刃相接的碰撞声,纷杂而来,尸野遍地的战场上,利刃穿透血肉的声音清晰可...
    鱼帽猫阅读 780评论 0 1
  • 过完春节和朋友闲聊得知他春节期间被迫去相亲,于是随口就问了下进展,接着他一发不可收拾的给我发了一串的微信。大致内容...
    没有故事的袁同学阅读 534评论 2 0
  • 突然想到这个话题,虽然还没有去过北京,但还是想谈谈我自己对北京的想法。在中国地图版块上,我曾多次看到这个名词,它的...
    秋心风尘阅读 638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