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笔记

封面

Part One——THE DIMENSIONS OF READING

1. The Activity and Art of Reading

  • 在媒体发达的现代,我们还是需要读书,因为媒体的资讯根本不用思考,阻碍了理解力。[1]

现代的人有一种感觉,读书这件事好像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必要了。收音机,特别是电视,取代了以往由书本所提供的部分功能,就像照片取代了图画或艺术设计的部分功能一样。我们不得不承认,电视有部分的功能确实很惊人,臂如对新闻事件的影像处理,就有极大的影响力。收音机最大的特点在于当我们手边正在做某件事(譬如开车)的时候,仍然能提供我们资讯,为我们节省不少的时间。但在这中间还是有一个严肃的议题:到底这些新时代的传播媒体是否真能增进我们对自己世界的了解?
  或许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比以前的人多了,在某种范围内,知识(knowledge)也成了理解(understanding)的先决条件。这些都是好事。但是,“知识”是否那么必然是“理解”的先决条件,可能和一般人的以为有相当差距。我们为了“理解”(understand)一件事,并不需要“知道”(know)和这件事相关的所有事情。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会发生这个现象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所提到的这些媒体,经过太精心的设计,使得思想形同没有需要了(虽然只是表象如此)。如何将知识分子的态度与观点包装起来,是当今最有才智的人在做的最活跃的事业之一。电视观众、收音机听众、杂志读者所面对的是一种复杂的组成——从独创的华丽辞藻到经过审慎挑选的资料与统计——目的都在让人不需要面对困难或努力,很容易就整理出“自己”的思绪。但是这些精美包装的资讯效率实在太高了,让观众、听众或读者根本用不着自己做结论。相反的,他们直接将包装过后的观点装进自己的脑海中,就像录影机愿意接受录影带一样自然。他只要按一个“倒带”的钮,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适当言论。他根本不用思考就能表现得宜。

2. The Levels of Reading

  1.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
  2. 第二层次: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是系统化略读skimming systematically的一门艺术
  3.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分析阅读是特别在追求理解的
  4.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

4. The Second Level of Reading: Inspectional Reading

Inspectional Reading I Systematic Skimming or Prereading

  1. 先看书名页,然后有序就先看序
  2. 研究目录页
  3. 如果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4. 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5. 开始挑几个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 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信号,同时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

Inspectional Reading II: Superficial Reading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者思索,而不是一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就查资料、问别人等等。例子: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要陷于细节(生字、注脚),另外这个规则也适用于论说性的作品,如《国富论》。

On Reading Speeds

阅读的层次与现在市面上的速读的关系:那些课程主要是矫正基础阅读层次的问题。

  • 不同的书 、同一本书的不同部分应该用不同的速度来读

大多数人有能力比他们现在读的速度还更快一点。但是也有很多人读得太快了。应该是依照读物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而让你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
  许多书其实是连略读都不值得的,另外一些书只需快速度过就行了。
所谓阅读速度,理想上来说,不只是要能读得快,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是恰当的。每一本书,不论是多么难读的书,在无关紧要的间隙部分就可以读快一点。而一本好书,总会包含一些比较困难,应该慢慢阅读的内容。

Fixations and Regressions

  • 半出声、逗留甚至倒退的阅读习惯不好,可以用手指做指针来改正

半个多世纪以来,速读的课程让我们有了一个最重大的发现:许多人会从最初学会阅读之后,多年一直使用“半出声”(sub-vocalize)的方式来阅读。此外,拍摄下来的眼睛在活动时的影片,显示年轻或未受过训练的阅读者,在阅读一行字的时候会在五六个地方发生“逗留”(fix-ate)现象。(眼睛在移动时看不见,只有停下来时才能看见。)因此,他们在读这一行字的时候,只能间隔着看到一个个单字或最多两三个字的组合。更糟的是,这些不熟练的阅读者在每看过两三行之后,眼睛就自然地“倒退”(regress)到原点——也就是说,他们又会倒退到先前读过的句子与那一行去了。
  所有这些习惯不但浪费而且显然降低了阅读的速度。之所以说是浪费,因为我们的头脑跟眼睛不一样,并不需要一次只“读”一个字或一个句子。我们的头脑是个惊人的工具,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住一个句子或段落——只要眼睛能提供足够的资讯。因此,主要的课题——所有的速读课程都需要认知这一点——就是要矫正许多人在阅读时会“逗留”,会“倒退”,因而使他们的速度慢下来的习惯。幸运的是,要矫正这样的习惯还蛮容易的。一旦矫正过了,学生就能跟着脑部运作的快速度来阅读,而不是跟着眼部的慢动作来阅读了。
  要矫正眼睛逗留于一点的工具有很多种,有些很复杂又很昂贵。无论如何,任何复杂的工具其实都比不上你的一双手来得有用,你可以利用双手训练自己的眼睛,跟着章节段落移动得越来越快。你可以自己做这样的训练: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继续练习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

The Problem of Comprehension

  • 我们的手能够增进阅读速度,也帮我们更加专注。

就我们所知,没有一种速读课程不是声明在阅读速度加快时,理解力也同时增进。整体来说,这样的声明确实是有点根据的。我们的手(或其他工具)就像是个计时器,不只负责增进你的阅读速度,也能帮助你专注于你所阅读的东西上。一旦你能跟随自己的手指时,就很难打磕睡或做白日梦,胡思乱想。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很不错。专心一致也就是主动阅读的另一种称呼。一个优秀的阅读者就是读得很主动,很专心。

Summary of Inspectional Reading

  • 以下简短的几句话是本章的摘要

阅读的速度并非只有单一的一种,重点在如何读出不同的速度感,知道在阅读某种读物时该用什么样的速度。超快的速读法是引人怀疑的一种成就,那只是表现你在阅读一种根本不值得读的读物。更好的秘方是: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不论怎么说,阅读的速度,不论是快还是慢,只不过是阅读问题一个微小的部分而已。
  略读或粗读一本书总是个好主意。尤其当你并不清楚手边的一本书是否值得细心阅读时(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必须先略读一下。略读过后,你就会很清楚了。一般来说,就算你想要仔细阅读的书也要先略读一下,从基本架构上先找到一些想法。
  最后,在第一次阅读一本难读的书时,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字句。这是最最重要的一个规则。这也是检视阅读的基本概念。不要害怕,或是担忧自己似乎读得很肤浅。就算是最难读的书也快快地读一遍。当你再读第二次时,你就已经准备好要读这本书了。

  • 检视阅读在分析阅读中仍有重要功能。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帮助回答分析阅读第一阶段要回答的问题,即了解书的架构。粗浅的阅读帮助在分析阅读中进入第二个阶段。

无论如何,你应该记住,当我们在本书第二篇讨论第三层次的阅读——分析阅读时,检视阅读在那个层次中仍然有很重要的功能。检视阅读的两个步骤都可以当作是要开始做分析阅读之前的预备动作。第一阶段的检视阅读——我们称作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帮助阅读者分析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回答的问题。换句话说,有系统略读,就是准备要了解本书的架构。第二阶段的检视阅读——我们称之为粗浅的阅读——帮助阅读者在分析阅读中进入第二个阶段。粗浅的阅读,是阅读者想要了解全书内容的第一个必要步骤。

5. How to Be a Demanding Reader

The Essence of Active Reading: The Four Basic Questions a Reader Asks

  • 主动阅读的核心: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2.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前两个问题,否则你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 这四个问题是阅读的基本规则,这个规则适用于任何一种读物,光是知道这四个问题还不够。在阅读过程中,你要记得去提出这些问题。

在本书的其他篇章我们还会再回到这四个问题,做更深人的讨论。换句话说,这四个问题是阅读的基本规则,也是本书第二篇要讨论的主要议题。这四个重点以问题的方式出现在这里有一个很好的理由。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你可能地找出答案)。这是绝不可以忘的原则。这也是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与没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之间,有天壤之别的原因。后者提不出问题——当然也得不到答案。
  前面说的四个问题,概括了一个阅读者的责任。这个原则适用于任何一种读物——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个广告。检视阅读似乎对前两个问题要比对后两个更能提出正确的答案,但对后两个问题一样;会有帮助。而除非你能回答后面两个问题,否则即使用了分析阅读也不算功德圆满——你必须能够以自己的判断来掌握这本书的整体或部分道理与意义,才算真正完成了阅读。尤其最后一个问题——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可能是主题阅读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当然,在想要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之前,你得先回答前三个问题才行。
  光是知道这四个问题还不够。在阅读过程中,你要记得去提出这些问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除此之外,你还要知道如何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

How to Make a Book Your Own

  • 做笔记的重要性

为什么对阅读来说,在书上做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事?第一,那会让你保持清醒——不只是不昏睡,还是非常清醒。其次,阅读,如果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用讲的还是写的。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第三,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 做笔记的方法
  1. 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 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 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4. 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 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许多读者会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
  6. 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7. 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对已经习惯做笔记的人来说,书本前面的空白页通常是非常重要的。书前的空白页最好是用来记载你的思想。你读完一本书,在最后的空白页写下个人的索引后,再翻回前面的空白页,试着将全书的大纲写出来,用不着一页一页或一个重点一个重点地写(你已经在书后的空白页做过这件事了),试着将全书的整体架构写出来,列出基本的大纲与前后篇章秩序。这个大纲是在测量你是否了解了全书,这跟藏书印章不同,却能表现出你在智力上对这本书的所有权。

The Three Kinds of Note-making

  1. 结构笔记(structuralnote-making):
      在检视阅读中,要回答的问题是: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你应该做一下笔记,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尤其如果你知道终有一天,或许是几天或几个月之后,你会重新拿起这本书做分析阅读时,就更该将问题与答案先写下来。要做这些笔记最好的地方是目录页,或是书名页,这些是我们前面所提的笔记方式中没有用到的页数。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些笔记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至少不是细节。
  1. 概念笔记(conceptual note-making):
      对这本书立论的精确与否、有道理与否隧下结论。
      等你做分析阅读时,关于这本书准确性与意义的问题,你就要提出答案了。在这个层次的阅读里,你做的笔记就不再是跟结构有关,而是跟概念有关了。这些概念是作者的观点,而当你读得越深越广时,便也会出现你自己的观点了。
  2. 情境的笔记/辩证笔记(dialectical note making):
      主题阅读讨论是由许多作者所共同参与的,而且他们可能根本没有觉察自己的参与。
      是从好多本书中摘要出来的,而不只是一本,因而通常需要用单独的一张纸来记载。这时,我们会再用上概念的结构——就一个单一主题,把所有相关的陈述和疑问顺序而列。

Forming the Habit of Reading

  • 培养阅读习惯像要成为艺术家一样,需要不断地练习。

所谓艺术或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这也是艺术家或任何领域的工匠与众不同之处。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地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实际去做中学习到如何去做的道理。
  顺便一提,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做一个艺术家是要照规则不断练习的。人们会指着一个具有高度原创性的画作或雕塑说:“他不按规矩来。他的作品原创性非常高,这是前人从没有做过的东西,根本没有规矩可循。”其实这些人是没有看出这个艺术家所遵循的规则而已。严格来说,对艺术家或雕塑家而言,世上并没有最终的、不可打破的规则。但是准备画布,混合颜料,运用颜料,压模黏土或焊接钢铁,绝对是有规则要遵守的。画家或雕塑家一定要依循这些规则,否则他就没办法完成他想要做的作品了。不论他最后的作品如何有原创性,不论他淘汰了多少传统所知的“规则”,他都必须有做出这样成品的技巧。这就是我们在这里所要谈论的艺术——或是说技巧或手艺。

From Many Rules to One Habit

  • 将阅读比作滑雪,先要学习每一个动作,要把每个动作都熟悉之后,然后把所有的动作合起来,变成一个复杂和谐的动作。之后就养成习惯,自然而然了。

PART TWO——THE THIRD LEVEL OF READING: ANALYTICAL READING

6. Pigeonholing a Book

The Importance of Classifying Books

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What You Can Learn from the Title of a Book

举例:1859年,达尔文(Charles Darwin)出版的是《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而非《人种起源》(The Origin of the Species);《罗马帝国衰亡史》而非《罗马帝国兴亡史》

Practical vs. Theoretical Books

主要的分类法,一种是虚构的小说类,另一种是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

  • 实用的书教你如何去做或者应该做什么,理论的书教你这是什么。在书籍分类上你要有怀疑心,如经济学的书通常是实用性的,但也有纯理论的。作者并不了解所有的领域,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是如何面对他要处理的问题。

实用是与某种有效的做法有关,不管是立即或长程的功效。而理论所关注的却是去明白或了解某件事。
  概括来说,这也就是知与行的区别。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
  首先,你要学习去怀疑一切。在书籍分类上,你要有怀疑心。我们强调过经济学的书基本上通常是实用性的书,但仍然有些经济学的书是纯理论的。同样的,虽然谈理解力的书基本上通常是理论性的书,仍然有些书(大部分都很恐怖)却要教你“如何思想”。你也会发现很多作者分不清理论与实用的区别,就像一个小说家搞不清楚什么是虚构故事,什么是社会学。你也会发现一本书有一部分是这一类,另一部分却是别一类,斯宾诺莎的《伦理学》(Ethics)就是这样。然而,这些都在提醒你身为一个读者的优势,透过这个优势,你可以发现作者是如何面对他要处理的问题。

Kinds of Theoretical Books

  • 理论的书可分为历史、科学、哲学等。历史是过去的故事,其文词必须要优美动人。科学追求定律和通则,面对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地点的事。哲学比较像科学,追求的是一般的真理。区分哲学和科学书的方法:科学书的内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经验,哲学书则不然。

以历史书来说,秘诀就在书名。如果书名中没有出现“历史”两个字,其他的前言等等也会告诉我们这本书所写的东西是发生在过去——不一定是远古时代,当然,也很可能是发生在昨天的事。历史的本质就是口述的故事,历史是某个特殊事件的知识,不只存在于过去,而且还历经时代的不同有一连串的演变。
  科学则不会太在意过去的事,它所面对的是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地点的事。科学家寻求的是定律或通则。他要知道在所有的情况或大多的情况中,事情是如何发生的,而不像历史学家要知道为什么某个特定的事件,会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
  哲学比较像科学,不像历史,追求的是一般的真理,而非发生在过去的特定事件,不管那个过去是近代或较远的年代。但是哲学家所提出的问题跟科学家又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相同。
既然书名或前言之类的东西并不能帮助我们确定一本书是哲学或科学的书,那我们该怎么办?有一个判断依据我们认为永远有效,不过你可能要把一本书的内容读了相当多之后才能应用。如果一本理论的书所强调的内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经验,那就是科学的书。否则就是一本哲学的书。
  在历史书方面的状况也类似。历史学家的说法跟科学家、哲学家也不相同。历史学家论证的方式不同,说明事实的方式也不一样。何况典型的历史书都是以说故事的形态出现。不管说的是事实或小说,说故事就是说故事。历史学家的文词必须要优美动人,也就是说他要遵守说一个好故事的规则。因此,无论洛克的《论人类悟性》或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有多杰出伟大,却都不是很好的故事书。

  • 给书分类的作用: 不同类别的书要用不同的方法阅读

就像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教法一样,不同的课程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生对老师的教法,多少要有一些相对的回应。书本与阅读者之间的关系,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相同的。因此,既然书本所要传达给我们的知识不同,对我们的指导方式也会不同。如果我们要跟随这些书本的指导,那就应该学习以适当的态度来阅读不同的书。

7. X-raying a Book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是: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 对于整体内容必须要能用几句话说出来,否则就是还没了解清楚。

对于“整体内容”这件事,光是一个模糊的认知是不够的,你必须要确切清楚地了解才行。只有一个方法能知道你是否成功了。你必须能用几句话,告诉你自己,或别人,这整本书在说的是什么。(如果你要说的话太多,表示你还没有将整体的内容看清楚,而只是看到了多样的内容。)不要满足于“感觉上的整体”,自己却说不出口。如果一个阅读者说:“我知道这本书在谈什么,但是我说不出来。”应该是连自己也骗不过的。

第三个规则是: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Of Plots and Plans: Stating the Unity of a Book

对第二个规则的运用再作一些说明。
举例:《奥德赛》(故事、小说或戏剧)、《历史》(历史)、《伦理学》、《国富论》、《物种起源》、《论人类悟性》(论说性的书)

  • 概括出情节主干后,可以将细致的情节放入主干中,可以用这个方法重看小说。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Poetics)中,坚称这是非常好的故事、小说或戏剧的典范。为了支持他的观点,他说他可以用几句话将《奥德赛》的精华摘要出来:
  “某个男人离家多年。海神嫉妒他,让他一路尝尽孤独和悲伤。在这同时,他的家乡也濒临险境。一些企图染指他妻子的人尽情挥霍他的财富,对付他的儿子。最后在暴风雨中,他回来了,他让少数几个人认出他,然后亲手攻击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摧毁了他们之后,一切又重新回到他手中。”
  “这个,”亚里士多德说,“就是情节的真正主干,其他的都是插曲。”
  你用这样的方式来了解一个故事之后,透过整体调性统一的叙述,就能将不同的情节部分放入正确的位置了。你可能会发现这是很好的练习,可以用来重新看你以前看过的小说。认清这一点,也就是要明白,为什么所有的故事情节不过那几个的道理。同样的基本情节,一位作者写出来的是好故事或坏故事,看他如何装点这副骨架

Mastering the Multiplicity: The Art of Outlining a Book

  • 对第三个规则做一些说明:不必跟着书上的章节来归纳结构。

这个大纲显然与《伦理学》的十卷内容并不完全相符合。因为第一部分是第一卷中所谈论的内容。第二部分包含了第二卷及第三卷的前半部内容。第三部分则从第三卷后半部一直延伸到第六卷。讨论享乐的最后一部分则是包含了第七卷的结尾与第十卷的开头。
  我们要举出这个例子,是要让你明白,你用不着跟着书上所出现的章节来归纳一本书的架构。当然,原来的结构可能比你区分的纲要好,但也很可能比不上你的纲要。无论如何,你得自己拟纲要就对了。作者拟定了纲要,以写出一本好书。而你则要拟定你的纲要,才能读得明白。如果他是个完美的作家,而你是个完美的读者,那你们两个人所列的纲要应该是相同的。如果你们两人之中有人偏离了朝向完美的努力,那结果就免不了产生许多出入。
  这并不是说你可以忽略作者所设定的章节与段落的标题,我们在做美国宪法的纲要时,并没有忽略这些东西,但我们也没有盲从。那些章节是想要帮助你,就跟书名与前言一样。不过你应该将这些标题当作是你自己活动的指南,而不是完全被动地仰赖它们。能照自己所列的纲要执行得很完美的作者,寥寥无几。但是在一本好书里,经常有许多作者的规划是你一眼看不出来的。表象可能会骗人的。你一定要深入其间,才能发现真正的架构。
  找出真正的架构到底有多重要呢?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用另一种方法来说,就是除非你遵循规则三——要求你说明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否则就没有办法有效地运用规则二——要求你作全书的重点摘要。你可能有办法粗略地瞄一本书,就用一两个句子说出全书的重点摘要,而且还挺得体。但是你却无法真的知道到底得体在哪里。另一个比你仔细读过这本书的人,就可能知道得体在哪里,因而对你的说法给予很高的评价。但是对你来说,那只能算是你猜对了,运气很好罢了。因此说,要完成第二个规则,第三个规则是绝对必要的。

Discovering the Author's Intentions

这第四个规则可以说是: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如果你已经在运用规则二跟规则三了的话,那这一条规则就不过是换种说法而已。但是重复说明这个规则很有帮助,你可以借此用另一个角度来了解全书与各个重要部分。
  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许多答案。
  作者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告诉你他的问题是什么,就像他可能会,也可能不会给你他工作的果实,也就是答案。不论他会不会这么做——尤其是不会的情况——身为读者,你都有责任尽可能精确地找出这些问题来。你应该有办法说出整本书想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主要的问题很复杂,又分成很多部分,你还要能说出次要的问题是什么。你应该不只是有办法完全掌握住所有相关的问题,还要能明智地将这些问题整合出顺序来。哪一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哪个问题要先回答,哪些是后来才要回答的?[2]

The First Stage of Analytical Reading

换一种说法是,运用这前四个规则,能帮助你回答关于一本书的一些基本问题。你会想起第一个问题是:整本书谈的是什么?你也会想起,我们说这是要找出整本书的主题,以及作者是如何运用一些根本性的次要主题或议题,按部就班来发展这个主题。很明显的,运用这前四个阅读规则,能提供你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大部分内容——不过这里要指出一点,等你可以运用其他规则来回答其他问题的时候,你回答这个问题的精确度会提高许多。
  既然我们已经说明了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让我们暂停一下,将这四个规则按照适当的标题,顺序说明一下: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四个规则: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8. Coming to Terms with an Author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也包括四个规则。

Words vs. Terms

我们要开始说明第五个阅读规则了(以论说性的作品为主)。简略来说就是:你必须抓住书中重要的单字,搞清楚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个单字的。不过我们可以说得更精确又优雅一些:

规则五,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要注意到这个规则共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找出重要单字,那些举足轻重的单字。第二部分是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的最精确的意义。

Finding the Key Words

一个作者用字,泰斗和一般人谈话时的用字差不多——这些字都有不同的意义,讲话的人也相信随着上下文的变化,对方可以自动就找出其不同的意义。
  任何一本书中的泰斗字句,都可以像是跟朋友说话中的遣字用词那样阅读。

Technical Words and Special Vocabularies

寻找关键字的方法:
1.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信号是,作者开诚布公地强调某些特定的字,而不是其他的字。举例:欧几里得的几何书。
2.如果作者自己没有指出来,读者就要凭以往对这个主题的知识来寻找。举例:达尔文或亚当•斯密的作品。
3.哲学家以喜欢使用自己特有的用语而闻名。当然,在哲学领域中,有一些字是有着传统涵义的。
4.另外一个线索是,作者与其他作者争执的某个用语就是重要的字。当你发现一位作者告诉你某个特定的字曾经被其他人如何使用,而他为什么选择不同的用法时,你就可以知道这个字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Finding the Meanings

找出重要的关键字只是开始的工作。那只是在书中标明了你需要努力的地方而已。这第五个阅读规则还有另一个部分。
找出关键字后有两种情况:一是作者在全书每个地方用到这个字眼的时候都只有单一的意义(如欧几里得的几何书),二是同一个字他会使用两三种意义,在书中各处不断地变换字义。
  你一定要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你所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义。
  你要用自己已经了解的一些字义来运作这个过程。如果一个定义里的每个字都还需要去定义时,那没有任何一个东西可以被定义了。如果书中每个字对你来说都陌生无比,就像你在读一本完全陌生的外文书一样的话,你会一点进展也没有。

9. Determining an Author's Message

第七个规则与第六个规则是息息相关的。作者的主旨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就只是在抒发个人想法罢了。如果是这本书、这个主题让我们感兴趣,而不是作者本身,那么我们不只想要知道作者的主张是什么,还想知道为什么他认为我们该被说服,以接受这样的观点。

  • 第六和第七个规则

我们把分析阅读谈到这里时——目的是在诠释作者的意图——似乎和第一个阶段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第一阶段的目的是掌握结构大纲。我们原先从将一本书当作是个整体,谈到书中的主要部分,再谈到次要的部分。不过你可能也猜得到,这两种方法会有交集点。书中的主要部分,与主要的段落都包含了许多主旨,通常还有许多论点。如果你继续将一本书细分成许多部分,最后你会说:“在这一部分,导引出来了下面这些重点。”现在,每一个重点都像是主旨,而其中有一些主旨可能还组成一个论述。
  因此,这两个过程,掌握大纲与诠释意图,在主旨与论述的层次中互相交集了。你将一本书的各个部分细分出来,就可以找出主旨与论述。然后你再仔细分析一个论述由哪些主旨,甚至词义而构成。等这两个步骤你都完成时,就可以说是真的了解一本书的内容了。


  1. 为什么不阅读新闻、杂志而是阅读书的另一种观点:像新闻、杂志等都是碎片化的信息,而书是较为深入的叙述。而大脑在不同领域之间的转换需要时间。

  2. 这点在《国家的常识》等一些教科书里有比较明显的体现,比如《国家的常识》第一章开头作者先提出了一些问题,之后的正文实际上是与开头的这些问题一一对应的。但是一般的书里面是没有作者写出这些问题,这就要我们自己探索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88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47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35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09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1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37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8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30评论 0 26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94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2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64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4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44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89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54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次尝试手绘这本书的思维导图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是想要成为阅读...
    Jean_zz阅读 1,985评论 0 10
  • 读书笔记整理By Baroc 牛顿说:“我并不知道我在世人眼中是什么模样,对我自己来说,我似乎只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
    Baroc阅读 3,336评论 0 15
  • 本次提高的阅读方法适合于非虚构类的书籍。也就是说,适合于实用性,论述性的书籍,不适合于小说等虚构类的书籍。 检视阅...
    妈妈顾问米妈阅读 309评论 0 2
  •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一共有多少本书? 2010年8月5日,谷歌图书搜索通过计算机算法找到了答案:1亿2...
    玫兰妮阅读 144评论 0 0
  • 昨天,便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这一天鸟儿鸣起它的歌声。早上似乎比以前凉爽了很多,所以婶婶提出要去下面学习,尚尚(两...
    唉呐阅读 21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