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 东野圭吾 的书,被多少人在状态秀了秀,自己也难得平静下来看了几个故事,就忍不住想要先说几句,真的怕看完了,就一无所获。之前看了,一篇文章,大概是说读书不求量,求的是质。你读完一本书如果都说不出一二百字的感想,要么就是你读了一本不值得读的书,无法得到共鸣;要么是你根本就没有读进去,只是读了而读了。so~共鸣的时候先写下来,不然就像《第三方城市》走了,就没有了。
其实我之前居然也看过作者的《嫌疑人 X的献身》,是一部悬疑作。我说这人干嘛的,写的这么乱。后来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原来作者是一个丰富的人,尝试着不同的风格,这不是也是自己追求的,尝试不同的风格。人在一条路上走得太旧,其实已经死了,只是还没有埋葬身体。是否能过出第二生,第三生…就全看自己的造化了。
1
当看完第一个故事时,感觉这样的手法并不高明,估计是我对时空感并没有什么排斥,反而有种期待感。就是讲述了3个无业游民小孩,在无意中走得一件荒废的杂货店,在当初杂志上了解到这是一家解忧杂货店,即晚上门缝投信,早上牛奶箱回信。收到了一封过去30多年的信,然而回了信,几分钟收到了回信,而后发觉屋内的时间比外面慢。但就是这样一来一回,解决了奥运会备赛女和晚期男的烦恼——是该陪男朋友还是该继续参赛。最后也得出,是女孩子早就有逃避的想法,男友看穿之后,为了不让女子这么多年来的努力白费,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遗憾,而后得了绝症也支持着女友。虽然没能参赛,但是也没留下遗憾。
2
第二故事,讲一个音乐艺人,放弃学业,放弃祖传三代的鲜鱼店,追求音乐梦。一致以为顽固的父亲,但是真正让自己最求梦想的人,或许父亲当初也有梦想,没能坚持下来,留有遗憾,才会说出那种话。没有真正的去留下一丝痕迹,你会为未来生活的不满,寻找借口,说是为了照顾父亲,为了家庭。父亲希望孩子能够拼够全力,至少证明自己当初努力。
其实前两个故事,有着一种味道,就是坚持自己梦想,不要留有遗憾,更不要寻找借口。
3
这个故事讲述了解忧杂货店的主人,主人在失去爱妻之后,真正找回生命意义的就是替人解忧,哪怕别人恶作剧也会很认真的回答,最后得到了尊重,也没有人继续恶作剧。但是随着烦恼的等级上升——一个咨询的女子自杀,主人背负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会愧疚于自己的解答没有帮助到别人,自责是不是害了他人。承受不住的时候,终于答应儿子的要求,可是心里的想法,一直都没有改变,解忧杂货店已经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部分。33年后的3个孩子在解忧杂货店再收信一天的时候,收到33年前的信,然后写了回信;33年前的主人,收到33年后,在临终前,解开了自己愧疚——女子不是自杀,而真的是意外,安然去世。也让我看到了大和民族之间,男人的约定的意义。这一节,我也不知道,在文学的手法叫什么?把前面三个故事串起来,有总领全文的作用,还是什么,还是希望大家能给出答案?对,我在咨询看文的你。
书还没有看完,还是看出来有趣,这也是第一次如此主动的写了读后感,看来书还是不错的,我已经感受到了口水沫子。
每个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拿捏不定,就想咨询朋友,家人和陌生人。不同的事跟想说的那个人,或许在咨询别人的时候,我们心中就有一个答案了,只是各种因素摇摆不定,有时候在咨询中,可能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觉得更加烦恼或者也会豁然开朗,原来还可以这样做;可能跟自己想要的方向一样,就更加坚定的做出选择。从上面3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都没有接受解忧人的建议,但是都觉的做出了最好的选择。我认为大多数情况,人的内心都已经有一个答案,只是想找一个认真的人倾听自己,让自己感觉到有一丝存在感,毕竟在外面漂泊的人,存在感比较低。或许也有安心神马的,让自己有勇气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
4 5 6
看完了 解忧杂货店 你说像这个作者的手法 就是先写1 2个单一的故事,最后在逐一的串起来,慢慢的形成个圈,有种感觉就是看着后面的,但是又复习着前面的。最后实现33年前的解忧人为33年后的解忧人解忧空白信。可以说又平淡但是有奇妙。
其实把故事,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并没有什么新意,但是作者这样的手法,可以算是高招吧。最后对一封无字天书,也就解救了三个年轻人。
作者的另一个意图,难道是要表述丸光园和解忧杂货店这对情人,被当初的地主封建思想的受害者。
越读书,越孤独;越孤独,越读书。
在这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就是靠阅读来丰富自己的时间,当然最好还是有好友一起出去嗨,嗨,(。・∀・)ノ゙嗨...外在内在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