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驻地处在市郊镇子下的村子旁,四周环山,交通也还算方便,下了坡至203省道,沿着市区方向2公里就能到镇上,不大的地方坐落着几家超市与饭馆,说实话,小镇超市的东西很贵,所以很少去光顾。至于饭馆嘛,主食也就南方那些特有的米粉、米线之类的,清汤寡水,淡而无味儿。偶尔碰到摆摊卖早餐的,端上来那硬得像木棍的油条,也是让你吃的哭笑不得,总之这些很不入人眼。
异乡的季节悄然转变,跳过没有枝叶凋落的秋天,忽悠间却立了冬。当地人不变的是有着像北方老家赶集一样的习惯,按照当地人的惯例,阴历“4”和“9”既为逢集,平日里见不着的摊贩,呼啦一下成群结伴而来,在农贸市场中一溜拉开架势。前来赶集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菜籽农药,瓜果蔬菜,衣物家什林林总总,这些摊位前都会摆放一个扩音器,录制好叫卖的吆喝声,一遍又一遍地机械重复着,没有人声鼎沸,没有饭摊儿弥漫出的腾腾蒸汽,更看不到老者蹲在路边听书,算命,下棋摆起的场子。说是集,却没有老家大集那独有的热闹,有形而神不似。
不得不说做生意的老板很是精明,离得老远就会向你招手致意,待你走到跟前问价,他便已经熟练地拉了条塑料袋,开始帮你挑拣,边装边盯着你,那迫切的眼神恨不得你能包圆儿,面对如此“热情”的老板,我都会向他打个问号“我说要了么?”挑挑拣拣,买了几斤水果,幺秤一算二十五块三,伸了张五十的过去,老板抖着包翻翻找找,标准地给你找来24.7,即使你是常客他也毫不含糊,偶尔会碰到强加硬塞的楞给你凑个30元的,钱也好找,当然我也不会任其忽悠:“只要20元的,多了不要。”接过递来的袋子我就在想,这种摊贩搁在北方的集镇中,估计存活的寿命就像战争电影里的路人甲,甚至亏得连盒饭都没有,只因你太过于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