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墨子》每天一篇之三七三(迎敌祠4)

城之外,矢之所逮,坏其墙,无以为客菌。三十里之内,薪蒸、水皆入内。狗、彘、豚、鸡食其肉,敛其骸以为醢,腹病者以起。城之内,薪蒸庐室,矢之所逮,皆为之涂菌。令命昏纬狗纂马,掔纬。静夜闻鼓声而噪,所以阉客之气也,所以固民之意也,故时噪……公素服誓于太庙,曰:“其人为不道,不修义详,唯乃是王,曰:‘予必怀亡尔社稷,灭尔百姓。’二参子尚夜自厦,以勤寡人,和心比力兼左右,各死而守。”

周二的读书学习,只有翻译一段文字的时间也应该是日行一善善待自己,继续沿着提倡的反思深思并写作的方向每天进步一点点成长进步。

城外面,凡是箭能射到的地方,要把墙统统都推倒,以免成为敌人的防御工事。而且在三十里距离以内,把所有柴草树木一律运进城来。狗、猪、鸡等,吃掉它们的肉,然后把它们的骨头收集起来制成酱,那些肠胃有病的人可以用它治病。在城内,凡是柴草堆和房屋等,只要从城外敌人的箭能射到的地方,都得要抹上一层泥(防火)。

命令在黄昏之后下达,城内的人拴住了狗,套住了马,务必拴套要结实。夜深人静之时若是一听到鼓声就齐声呐喊起来,用来压制住敌人的气焰,同时也是用来稳定自己的民心的,这样老百姓们就不会受到惊扰惶恐不安了。太祝和太史官在战前要虔诚祭告过四面八方、以及所有的山川和宗庙社稷,然后再退出前沿。

诸侯领导者则要身穿白祭服在太庙庄重誓师过。誓词内容说的是:“某(敌)人干的是不合道义的事情,竟然不讲仁义,一味崇尚武力称王称霸,还大言不惭说:‘我一定要灭掉你的国家,杀掉你的百姓万民。’现在我的所有的大臣都在自我勉励,表示辛勤辅助于我,都齐心协力各率自己的兵将,誓死保守好我们的国土。”

所有的安排工作都是有条有理,所有的流程都是细致入微,所有的思虑都是有板有眼而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什么是“事以密成”,唯有这样做事情成家立业干事创业才行。别人的防御仅仅是形式主义居多,这里提到的直接就是展现了古代战争中极致的防御智慧了。瞧瞧,字里行间通过拆墙、清野、物资管制和心理战术,甚至细致到夜鼓噪喊都是提前设计好了的。

如此安排种种,都是在让我们体验“凡事预则立”,都是在践行实效性的战略战术方式方法。先是前面的处置最大程度地削弱敌方优势,同时后续还有诸如用牲畜骨制药、泥涂防火等过程中的细节,更是体现出善用资源的古人的生存哲学了。辅之以风水官员营造氛围搞好心理战,以及君主誓师强调团结人心发出号召,揭示凝聚力“人和”才是守城关键。再瞧瞧,不仅是有物理防御,更是有精神层面的全民抗敌,其策略思维显然在现代的应急工作危机管理中仍是非常具有启示意义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