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莹说:“大城市与小城镇的里存在的视野鸿沟,远非一朝一夕可以填平的。它也不需要人去填平,世界本就该是存有差距的。”
临毕业,太多大学毕业生面临着留在学校所在的大城市还是回家这一道需迫切作答的选择题。有人目光灼灼,说要在大城市闯出一片天;有人嗤笑,说是回家多好,生活成本低,爸妈安排的工作做起来毫无压力;有人满脸愁容,畏手畏脚,不知所从。
最近,朋友K就面临这这般困扰。从十八线小城市里考进省会杭州的她,也实在不甘心就这么回家。但是,她爸妈一而再、二而三的劝她回家,劝她考个事业单位之类的,还说要替她安排相亲。为她分析了公务员、事业单位这个铁饭碗的种种好处,说的头头是道。说是女孩子,稳定比什么都重要。更重要的是,做了公务员,找对象多容易呀。K很无奈,她也有投递好多份的简历,去大公司去面试那些光鲜亮丽的gang位。可她眼神里闪烁着的不自信,在犀利的HR面前,无处遁形。她的简历上显示,她不过是个学校里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而已。没有任何社团活动、演讲比赛、科创大赛之类的经历。就真的只是,学习还不错而已。她自小被爸妈要求只要学习好就行,乱七八糟的活动别参加,嫌耽误学业。到了大学,K也是这般要求自己的。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一定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在几次三番的面试失败后,K终于绷不住了,大哭一场,原来自己一直以来认定的事,如此的不堪一击。
K在我眼中,一直都是上进不服输的。我想,是她没有挖掘自己潜在的大大能量。她太不自信了,也许这是她的出身带给她的局限性。在她来自大城市的室友、同学面前,她一直都有着无法言说的自卑感。她逼迫自己努力学习,她不怎么懂和人交往,她只想着要好好读书才能出人头地,她也曾拒绝过青涩的小男生有意无意传达的好感,她想等自己变好一些,再有底气接受一份感情。
而她那些原生家庭就住居于省会的同学呢?在K的眼中,那些同学活得恣意洒脱。他们的学习一般,他们热衷参加各种游学活动、社会聚会party、在大公司都有过实习的经历...他们的生活,相比K的两点一线,实在是亮丽多了。临毕业,那些同学们也积累了不少的人脉,遇上志同道合的,他们一同创业;家里有些资源的,也被安排进了不错的公司。
他们与K的不同,我想,大概不止原生家庭那么简单。探根究底,是视野鸿沟。K的爸妈认为只有读书才会有出息,因为他们吃了没文化的亏,一辈子就这样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K的身上,靠K来实现阶级的翻越,在小城市里,做个公务员,实在是一件特别为爹妈长脸的事情。而K那些同学的爸妈呢?他们有自己的事业,他们自身就已然活得足够神采奕奕,他们培养孩子的时候,从不把孩子当成他们的附属品,他们懂得尊重孩子,不需要孩子的光芒将他们折射。他们带孩子参与各类活动,带孩子四处旅行,培养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发展一到二个特长。K的爸妈只看得到读书的好处,而读书之外的很多品质,实在是需要爸妈刻意的培养。
很多人说,大城市有它自己的游戏规则,只要你按规矩办事,就能生存下来;而小城市是一个人情关系网,是一户人家与一户人家联结起来的。你要办事,首先要看的,是人情。而这个世界上,最难维系的,也莫过于人情了。那些曾喊着要逃离北上广的人,又有多少,疲软于应付复杂的人情关系,又逃回了北上广。
心理学上曾说,一个良好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是第一,其次才是亲子关系。中国式父母太过关注孩子的动向,往往是一户家庭里所有大人都围着小孩子转,为了孩子牺牲掉很多,培养出来的孩子被娇惯的戾气满满,嚣张跋扈的不在少数。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原生家庭,无论你出身大城市还是小城镇,你都会有自己的局限,人要做的不就是不断打破自己的局限,看到更高一层的世界吗?不管这样的视野鸿沟能不能被填平,世界本就是该存有差距的,我们终其一生追求的,不过是一个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愿你能以你所希望的方式生活,而不被任何人捆绑。祝福K,也祝福所有迷惘的正在路上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