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宜生活

我有一次买牛肉。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中年

妇女,看样子是个知识分子,南方人。


轮到她了,她问卖牛肉的:「牛肉怎么做?


我很奇怪,问:「你没有做过牛肉?」


「没有,我们家不吃牛羊肉。」


「那您买牛肉是……」


「我的孩子大了,他们会到外地去。我让他

们习惯习惯,出去了好适应。」


这位做母亲的用心良苦。我于是尽了一次义

务,把她请到一边,讲了一通牛肉的做法,

从清炖、红烧、咖喱牛肉,直到广东的蚝油

炒牛肉、四川的水煮牛肉、干煸牛肉丝……


有人不吃羊肉。我们到内蒙古去体验生活,

有一位女同志不吃羊肉——闻到羊肉味都恶

心。这可苦了,她只好顿顿吃开水泡饭,吃

咸菜。看见我吃手抓羊贝子(全羊)吃得那

样香,直生气!


有人不吃辣椒。我们到重庆去体验生活,有

几个女演员去吃汤圆,进门就嚷嚷:「不要

辣椒!」卖汤圆的冷冷地说:「汤圆没有放

辣椒的!」


许多东西不吃,「下去」很不方便。到一个

地方,听不懂那里的话,也很麻烦。


我们到湘鄂赣去体验生活。在长沙,有一个

同志的鞋坏了去修鞋,鞋铺里不收,问:「

为什么?」


「修鞋的不好过。」


「什么?」


「修鞋的不好过!」


我给他翻译了一下,告诉他修鞋的今天病了

,身体不舒服。


上了井冈山,更麻烦了:井冈山人说的是客

家话。我们听一位队长介绍情况,他说这里

没有人肯当干部,他挺身而出,他老婆反对

,说是「辣子毛补,两头秀腐」。


「什么?什么?」


我又得给他翻译:「辣椒没有营养,吃下去

两头受苦。」这样一翻译可就什么味道也没

有了。


我去看昆曲,「打虎游街」「借茶活捉」…

…好戏。小丑的苏白尤其传神,我听得津津

有味,不时发出笑声。邻座是一个唱花旦的

京剧女演员,听不懂,直着急,老问:「他

说什么?说什么?」我又不能逐句翻译,很

遗憾。


我有一次到民族饭店去找人,身后有几个少

女在叽叽呱呱地说很地道的苏州话。一边的

电梯来了,一个少女大声招呼她的同伴:「

乖面乖面(这边这边)!」


我回头一看,说苏州话的是几个美国人!


我们那位唱花旦的女演员,在语言能力上比

这几个美国少女可差多了。


一个文艺工作者、一个作家、一个演员的口

味最好杂一点,从北京的豆汁到广东的龙虱

都尝尝(有些吃的我也招架不了,比如贵州

的鱼腥草);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

方言,四川话、苏州话、扬州话(有些话我

也一句不懂,比如温州话)。否则,是个损

失。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

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口味·耳音·兴趣》.汪曾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