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网瘾”

【郑重声明:本文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场与网瘾的自我博弈

长辈总以“玩物丧志”的未来图景劝诫我们远离游戏,却不知虚拟世界的诱惑,岂是那些模糊的远景警告能够轻易消解?当指尖划过屏幕,多巴胺的即时奖励机制便悄然启动——无论是沉浸式的游戏闯关,还是刷不完的短视频狂欢,这些感官刺激如同即时生效的快乐药片,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获取。相较之下,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的阅读学习、挥洒汗水的体育运动,不仅过程艰辛,还可能伴随挫败与批评,带来的成就感远不及虚拟世界的即时反馈来得迅猛。

数字时代的洪流席卷之下,不分老幼,人人皆是“屏幕囚徒”。于我而言,工作日的疲惫总在归家瞬间达到顶峰,仿佛被无形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只想寻一处避风港放松身心。可一旦触碰手机,时间便开始扭曲变形:五分钟刷到热搜八卦,十分钟沉溺搞笑段子,半小时在碎片化信息中迷失,转眼已是深夜十点,手指仍机械地滑动着屏幕。那些走马观花的娱乐资讯、转瞬即逝的网络梗,除了留下酸胀的双眼、紊乱的作息,以及清醒后的懊悔与自责,再无其他收获。我困在压力与逃避的恶性循环里,任由时光在无意义的消耗中流逝。

彻底戒断手机或许过于严苛,但我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戒瘾法则”:首先为手机设置“物理隔离”,比如用带定时锁的收纳盒封存,避免触手可及的诱惑;其次建立“替代满足清单”,把刷手机的时间拆解成具体事务——想学烘焙就提前备好食材,想运动就换上跑鞋立刻出门,用可感知的行动填补空虚。在床上放几本喜欢的书,当忍不住想摸手机时,立刻拿起书看,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书。我还尝试在手机里设置睡觉时间,闹铃一响,即可洗漱,睡觉,不再想任何事情,脑海里默念睡觉、睡觉、我要睡觉,这样一来也改掉了因玩手机而总是熬夜的坏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戒掉的不仅是“网瘾”,更是对即时快感的依赖:当我用周末看完一本纸质书,手指触摸书页的温度比屏幕更让人安心;当我跟着教程做出一盘酥脆的饼干,鼻尖的麦香远比虚拟世界的点赞更具真实感。

彻底戒断手机或许过于严苛,但我们完全可以重新定义数字生活:选择观看具有思想深度的电影佳作,或是富含知识的优质节目,让屏幕时间成为滋养心灵的养分,而非消耗生命的黑洞。毕竟,挣脱网瘾的桎梏,从来不是简单的“断舍离”,而是一场重塑生活秩序的自我修行。

痛定思痛,我决定打破这困局。如今归家后,我选择将手机封存,转而投入烹饪的烟火气中,在书香里沉淀心绪,以运动唤醒身体的活力。即便使用手机,也严格限定为20分钟的知识类浏览,随后便准时进入梦乡。或许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暂时无法实现理想中的成长飞跃、财富积累,但守护住健康的体魄,便是最坚实的人生根基。

戒掉网瘾的日子里,我终于明白:真正的自由不是被屏幕绑架的狂欢,而是能掌控自己生活节奏的笃定——当晨光透过窗户照在正在烘焙的烤盘上,当汗水在夜跑时顺着脸颊滑落,这些真实的触感,才是生活馈赠的最好礼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