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每个人都有他值得赞扬的地方,正如罗丹说的:“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鼓励引导成功,责难导致失败,所以我们既要学会欣赏别人,更要学会赞赏别人,既不要责难别人,更不要攻击别人,正如贾平凹说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上大学时,老师也讲过一句话:“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时至今日,对这句话才走了更深的理解,愈发感觉到:赞美和鼓励是引发一个人自身潜能的最好办法。
心理学证明,90%以上的人智商都在90分以上,否则连小学二年级都毕业不了,所以世上大多数人都基本一样聪颖,没有谁比谁更高大上。
在这个前提下,有两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个是内在的,即自我效能感(姑且把它叫“自信程度”)的强弱,第二个是在外的,即激发自我效能感所需外部因素的优劣。
马克思说,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但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外因的作用千万不容忽视,比如收获赞美、关注和期待等。
旧社会的王朝时代,往往受到儒家思想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导致我们不能、不敢或不愿说话,甚至以发表意见为羞耻。其实大可不必,因为联想集团总裁、管理教父柳传志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能说能练真把式”,所以进入新时代要有新思想和新作为,大胆跟着党走,该说就说不该说就不说。我现在深切感觉到:爱、称赞和感谢等等都要大声说出来,让对方知道,如果认为只藏在心里就行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好印证了以上的观点。有塞浦路斯国王,叫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用象牙雕刻了一位美少女。后来,他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并给她取名“盖拉蒂”,还给盖拉蒂穿上衣服,并且拥吻“她”。国王希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但“她”仍旧是一尊雕像。
有一天,皮格马利翁带着丰盛的祭品,来到阿弗洛蒂代神殿向女神求助,祈求女神赐给他一位与盖拉蒂一模一样的妻子。他的真诚深深打动了阿佛洛狄忒女神,女神决定帮他实现愿望。
皮格马利翁回到家后,走到雕像旁,深情地看着“她”。这时,雕像的脸颊逐渐呈现出血色,眼睛开始释放光芒,嘴唇缓缓张开,露出了甜蜜的微笑。接着,盖拉蒂向皮格马利翁走来,用充满爱意的眼光看着国王,浑身散发出温柔的气息。过了一会儿,盖拉蒂开始说话了。皮格马利翁惊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雕塑成了他的妻子。
当然,再美丽的传说也好,再好听的故事也罢,也是虚幻的或者无法验证的,所以本文再用三个实例论证一下。
一、罗森塔尔的期待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教育效应的实验。他把一群小老鼠一分为二,把其中的一小群(A群)交给一个实验员说:“这一群老鼠是属于特别聪明的一类,请你来训练”;他把另一群(B群)老鼠交给另外一名实验员,告诉他这是智力普通的老鼠。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罗森塔尔教授对这两群老鼠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让老鼠穿越迷宫,结果发现,A群老鼠比B群老鼠聪明得多,都先跑出去了。
其实,罗森塔尔教授对这两群老鼠的分组是随机的,他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哪只老鼠更聪明。当实验员认为这群老鼠特别聪明时,他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这些老鼠真的成了聪明的老鼠;反之,另外那个实验员用对待笨老鼠的办法训练,也就把老鼠训练成了不聪明的老鼠。
罗森塔尔教授立刻把这个实验扩展到人的身上。1968年,他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是要进行七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班中选了18个班,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占总人数20%写的“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任课老师,并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8个月后,他们再次来到这所小学,对那18个班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事实上,当初那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只是罗森塔尔教授随机挑选出来的,不过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心理暗示。在这8个月里,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评价,老师又将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热爱和期望,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现在人们把这种由他人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他人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二、三毛父亲的骄傲
三毛在自己的散文《一生的战役》中写道:“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她就是想让她父亲看到,结果她父亲果然看到了。那个夜晚,父亲读了三毛这篇文章,给她留条:“深为感动,深为有这样一株小草而骄傲。”做女儿的看到后“眼泪夺眶而出”。三毛写道:“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扫去了我在这个家庭用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三、卡耐基后妈的夸奖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9岁那年,父亲又娶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刚进家门的那天,父亲指着卡耐基向她介绍说:“以后你可千万要提防他,他可是全镇公认的最坏的孩子,说不定哪天你就会被这个倒霉蛋害得头疼不已。”
事实上,卡耐基压根就不打算接受这个继母,因为在他心中,一直觉得继母这个名词会给他带来霉运。但继母的举动却出乎卡耐基的意料,他微笑着走到卡耐基面前,摸着卡耐基的头,然后笑着责怪丈夫:“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你看哪,他怎么会是全镇最坏的男孩呢?他应该是全镇最聪明最快乐的孩子才对。”
继母的话点燃了卡耐基胸中的熊熊烈火,因为从来没有人对他说过这种话啊,即使亲生母亲在世时也没有。就凭着继母这一句话,他深深爱上了这个新来的继母,并且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可是在她来之前没有人称赞过他聪明。
综上,提升孩子或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外部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信任。多少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信任可以使人产生一种"意向效应",可以增加我们的自信心,尤其是后进生或者差生需要这种信任,家长或教师的信任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促使其不断取得进步。一个和蔼可亲的笑容,一个温暖善良的眼神,一个怜香惜玉的动作,只需要几秒钟,但它的功效却是巨大的,有的甚至能够让一个人受益终身。更重要的是,只要我们像佛教倡导的那样,时时“发心”、处处“发心”,对自身也大有裨益,因为“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二是赞扬。我们要尽可能地发现孩子或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微小的进步,点滴的成绩都应给予表扬。以此来促使他们乐观向上,充分调动起内在的潜力,进一步去追求新的成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赞美就像老天淋在花蕾上的水,纯洁美丽、自然天成。赞美的话根本就毫不费力,而且是那样的轻而易举,但是赞美却能成大事。即使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一定要下决心对自己的亲人、朋友甚至每一个人加以赞美,并把它变成一种习惯。
三是大爱。没有大爱,我们就不可能使自己的需求转化为孩子或学生的自觉需要。心灵的创伤只能用心灵来温暖,所以对于“后进生”,家长或老师只能用自己火热的心去温暖他们的心,在他们的心灵上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给他们带来力量。佛教提倡“三布施”: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只要愿意,我们也可以做到“三布施”,如若其他不可,则起码可以做到“法布施”,即对孩子或学生正确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建立自信、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