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段视频。在湖北嘉鱼县某中学,有一位女孩遭同学轮流掌掴,被打得满脸通红却不敢动弹。视频外还陆续传来其他孩子的嘻闹声:“**(应该是被打者的名字)像个傻子”;“你打重一点…”;“我还要来一次”。
在视频的后半部分,我们能听到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当地教育监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跟家长把这个事情进行了协商”,而后又声称被打者没有受伤,而且这只是个“好玩的事情”,是几个女孩子“同学之间开玩笑”。
如此明显的恶意,却被轻松地判定为只是“开玩笑”,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自己,或者是我们自己的小孩子被打到脸颊通红不敢动弹,我们会认为这只是一件“开玩笑”一样的小事吗?挨打的小孩就算皮肉上没有受伤,但心灵上的创伤真的就能被一句“开玩笑”一语带过,忽略不计?
千百年前的古语就教导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不要以为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
当暴力事件出现的时候,即使没有产生严重的后果,即使是再小的事情,都应该被正视,然后严肃处理。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知道:故意以暴力对待别人,不论有没有弄伤人,都是不对的。从而起到惩前毖后的效果。
其实,近几年由于“校园暴力”引发的悲剧不在少数。如何能遏止“校园暴力”的蔓延?监护者大都在悲剧发生之后,才指责施暴的小孩“何以坏到如此地步”。但有多少人反思过造成悲剧的真正起因呢?制造严重后果的小孩子们,难道只是在那一次事件中,突然就变坏了吗?在他们曾经犯下大大小小的错误时,有没有被制止过,有没有得到适当的监管、惩罚,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
如果说未成年人由于三观尚未成熟,对“是非对错”没有明确概念。那么监管部门和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就更应该明辨是非,及时制止不当行为,事后正确判定事件性质,从而让更多小孩子明白孰对孰错。
而面对那些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就 “视而不见”,事后一味避重就轻的态度,只会更加助长施暴者的气焰。
回到视频中的“掌掴事件”,相关工作人员对于事件性质做出的“开玩笑”的判定,难道不也正是在无意中对“校园暴力”的一种纵容吗?
目前,我国对于“校园暴力”尚无专门的立法管理,但并不是说没有构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就能被忽视。在立法管辖范围之外的“暴力行为”,更应该有教育部门的监管,应该有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的督促。
“校园暴力”是个一直存在,且需要大家正视的问题。当“暴力”出现时,应当被及时制止,涉事学生应该接受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不论是否造成严重的后果,它都从来不是“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