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形成之初是有利于我们生存的,比如:玩手机的习惯,手机刚出现时相信大家都很陌生,不知道如何操作,但是必须学会怎么玩,因为如果不会,将信息不能及时接受将面临被社会淘汰的风险,迫于生存的压力我们不得不做出某个行为,这个行为不断的重复,刚开始我们可能会不适应,那是什么支持我们不断重现这个行为的呢?是这个行为做出后得到的及时奖赏,这种奖赏可以来自周围人羡慕的眼光,也可以来自自己的满足感,总之行为发出后,得到的是愉悦舒适的反馈。因此习惯就被保留了下来。

既然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那么我们现在要改变习惯,比如我们想要改变暴饮暴食的习惯,改变晚睡晚起的习惯,改变玩手机的习惯,为什么就那么难呢?

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人格结构,本我是追求快乐,快乐至上的原则;超我是道德的化身,正是有超我的存在,我们具有社会性;自我是一个协调者,协调本我和超我提出的各种要求。

1.自我要变的强大,不能总是被本我钻漏洞,如果计划不能按期实施,就要受到惩罚。

2.为习惯的改变制定合理的计划,并附上惩罚措施。

3.外人监督。

4.合理的认知,并不是消除习惯,改变熬夜的习惯,不是不睡觉,改变玩手机的习惯不是不关心当下发生的时事,我们只是要做到在不同的时间段,做该做的事情。

5.做一张记录时间都去哪了的表格,具体可参考34枚时间金币管理法,对自己习惯的改变程度做量化的考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