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学六年级听说她的名字,外带一个后缀——年级第一,全校颁奖的时候听到的,只记得一个很瘦的一个女孩子,穿的很普通。
初中和她分到一个班,和她成为了朋友。过生日的时候,我收到一个本子,里面有手写的歌词,给我的许多碎碎念旁边还画着配图,不忘臭屁地签个名。另一个好朋友生日,她也为那个女生准备了这样一个本子。有人不怀好意地说:她也太精了吧,别人生日,她就送个两块钱的笔记本。
偶尔会觉得她很矛盾:有人找她玩闹的时候,那么青春活泼,没有人找她的时候,一个人埋在书里,很孤单的感觉。班会课见到了她的妈妈,比起周围的家长,她的妈妈似乎格外地苍老,牙齿已经有脱落的,头发已然花白。之后,格外注意她,从她同村的同学那里了解到:她家很困难,爸爸瘫痪,坐轮椅,吃药,妈妈务农也只能勉强维持全家生活。
这个时候,她鞋底已经很薄的布鞋,屁股上有洞的裤子,款式过于老气的毛衣,以及剪的不成样子的头发都有了解释。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一个两块钱的写满句子,画好配图的笔记本有多贵重。
初升高,她以高出一中二十分的成绩去了一个三流高中,因为她高出那个学校的分数可以免除学杂费,甚至还可以有一些补贴。别的孩子只用操心分数的情况下,她要考虑钱。
高中两个学校的月假时间不一样,我和她很难碰到,但是每次一碰到,她就会给我好几本书,有杂志,也有名著,能看出来都是很旧的书,但是整理收拾的很干净。
直到高二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看到她,我妈告诉我:她爸爸去世,我才知道她现在的父母并不是她的亲生父母,亲生父母一个智力障碍,一个残疾,养父母本来家里有两个儿子,一个被电打死,另一个开拖拉机摔下车没救回来,养父也在那场事故中成了瘫痪。之后,养父母从亲戚那里抱养了她。
高三,她考了全校第一,但是还是不够好,复读一年考上了一个心仪的大学,把养母也带了过去。我在她的朋友圈中,每每都能看到她的兼职,夏天穿着玩偶服发传单,冬天在奶茶店打包饮品。几乎所有的照片都是笑着的,好像生活压不倒她。
现在,她在广东一家公司工作,朋友圈里也多是和朋友们一起吃吃喝喝,谁也不能从她的笑容里窥得一点曾经的困难。
希望这个给我抄歌词画配图,给我送书,努力兼职的姑娘越来越好。
如果你觉得生活很苦,可以看看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