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京剧《霸王别姬》想到的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今年暑假,我开始接触和欣赏我们的国粹——京剧,在观看了《将相和》、《豆汁记》、《范进中举》、《四杰村》之后,我又看了《霸王别姬》,我今天想说的就是《霸王别姬》。

      看的这场是《霸王别姬》的第九场戏,也就是最后一场。项羽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被刘邦跟各诸侯的军队围困在垓下,当日败阵回到营中,喝完酒回到帐中休息。虞姬出去散心,没想到四周全是楚国的歌声——“千里从军时可悲,连年征战不得回。家中撇得双亲在,朝朝暮暮盼儿回。倘若战死沙场上,父母妻儿依靠谁?”。虞姬听着,看着周围的士兵个个都唉声叹气没有了斗志,唯恐大势已去,抓紧回去禀报大王。

      项羽醒来,听到四面楚歌,战鼓雷鸣,还有乌骓马的嘶鸣,项羽想一定是刘邦得了楚地,这下大势已去了!项羽做着必死的心准备迎敌,跟虞姬道别。虞姬劝说如果战有不利,便退回江东,等待时机东山再起,为了不让项羽有顾虑,虞姬拔剑自刎。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京剧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却引起了我对这段历史的好奇,于是回到家我又翻看了《少年读史记》,找到了更多关于这段历史的故事。

      话说项羽带上最后的800精兵冲出了包围,最后逃到乌江,但是军队已从800人变成了20几人。乌江岸边停着一艘小船,亭长劝说项羽上船回到江东,项羽却笑着拒绝了,他说:“天要亡我,我还渡河?就算我渡了河,那些江东父老可怜我,让我做了王,我哪还有脸见他们?”最后项羽在乌江自刎,一代霸王就此没落。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项羽到底应不应该渡河呢?

      不渡河,而选择战斗到底,他是名副其实的英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若干年后,金兵入侵大宋,一代词人李清照仍旧在呼唤像项羽这样的能够奋勇杀敌的英雄,保护大宋河山。

      假设他过了河,项羽可以继续招兵买马,东山再起,他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吗?应该不会。

      他虽然足够的勇武,“力拔山兮气盖世”,他曾经“破釜沉舟”让各国的诸侯都十分的惧怕,一生几乎战无不胜。

      但是他也有很多缺点,比如说他很残暴,火烧阿房宫,活埋二十万城中军民,这样就会失去民心。还比如说他缺少长远的谋略,他有一统天下的机会,却把土地又分给了诸侯。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应该是他做的最错误的决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