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中有一种错误是只能犯一次的,并且没有改正的机会。 ——《我与地坛》
无法想象一个二十一岁的病人怎样在绝望与希望之间辗转反侧,怎样荒凉地祈祷生命与双腿能同时存在,怎样乞求上帝不过是在和他开着临时的玩笑。朋友送自己的莲子,他略带侥幸地赌:如果它们能发芽,他自己的病就是个瘤子。实际上他做出赌的决定是在看到莲子发芽之后,接着他又赌它们一定能长出叶子,虽然这是明摆着的,但此时对自己健康的祈祷已经远远大于赌约本身。后来,医生为他安排了一间小楼梯间做病房,他的一群朋友探视日必来看他,在信中劝骂并举,这些将他拽出了死亡的深渊。
住在四号病房时,他见过一个男孩,因为扒汽车失手摔了下来,他全身的肌肉已经萎缩。一个七岁的孩子,他不再淘气的承诺却再也得不到“只要改了就是好孩子”的回应,他生命中的一次错误,并没有得到上帝的原谅,有一天他也会长大,也会懂得,可那时不会有人对他的淘气再做出应答了。
生命的残酷,绝不会像是书中的一行文字,你读它,读过很多遍后,把它丢开,接着可能忘记它;它也绝不会像是一场暴雨,你被淋着,但天总有放晴的时候。那似乎更像是列车被黑暗的隧道裹挟,像是南方的阴雨,绵绵不断,永远潮湿。生命的逝去,地震、洪水、车祸、疾病,那般脆弱,那般不堪一击。有些人有些事,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这句话用在生离似乎恰当,但面对死别,哪里有珍惜的机会呢?没有经历过的时候,我总觉得死亡离自己很远很远,但亲人离开的时候,面对死亡,又好像麻木了一样,逃避提起它,只是好想时光能倒流,好想病情有迹可循时我不再毫无察觉,好想从头再来……
生命大概也可以一帆风顺,但上天这位老师会给我们留下不完美的答案,愚笨不够圆滑没有关系,他会让你遇见一个又一个比自己聪明的人;心高气傲,不够脚踏实地没有关系,他会悄悄地捏碎你为自己筑就的“神坛”……等你平静而坦然,或者拥有这些完美的答案时,时间,这个客观的生命陪跑者,不会因为你的思考而停下脚步。就这样,愚笨的年轻人变成了聪明的老人,但老人还是会叹气:“要是我年轻时懂得就好了”。那好吧,无论上天给了我们一道怎样的考题,且大胆的走下去,道理不会因为我们懂得很晚,之前就不存在;环境也不会因为我们无法适应,就为我们让步;生命更不会因为有人离开,就允许我们停下来悲伤。悔过的时候,思念一个人的时候,独自悲伤的时候,生活还在向前。
还是用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一句话结尾吧。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时,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