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溪支系喻氏家谱重修之新塘谱序
自幼在故乡新塘村长大,那里的族人宗亲,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在我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那故土的情愫就像一朵绚丽的云彩一直漂浮在我生命的梦境之中,伴随我的人生走过地北天南。新塘村留下了我童年及少年美好的时光,我的小学是在村中央那间七房老屋里读的,少年时听那古屋天井里的潇潇雨下、看那“土屋墙”上的斑驳印记,却浑然不知这老屋里曾经发生的先辈故事。然而,在我少年的记忆中,“郑家堆”上的那片丛林、“棠冈山”上的那颗枫树、村后的三颗巨大古樟以及村中的那些祠堂、庙宇遗址,还有那些村周围沃野十数里的广袤农田、村之西那宽阔的山林地,它们从何而来、为何如是?一直是我心中渴望解开的一个个谜团。小时候听大人们讲很多传说,讲我族出了很多文人、武士。但到底出了什么文人、有哪位武将传奇?似乎没有人给我过答案。因此,这些疑问也就伴随我的童年走过大半的人生。
2019 年 12 月,从微信中接到老家族叔辈香平代表村里众宗亲的邀请,要我为濠溪支系所修合谱的新塘谱写序言。我自感如此厚望难以胜任,推辞再三。但他说是村里族人所托,故盛情难却之下我怀着忐忑之心接受下此重任。由于我之前从未没有机会看过老家的家谱,为此请他寄给我一份家谱。
庚子之年的 2020 年之春,一种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肆孽全球,顿时举国封邑,万家闭户。在此春节期间,我收到了来自家乡的这份特殊的快递邮件,于是怀着激动而虔诚的心情打开快递包裹,一本为合修谱新打印出来的家谱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于是闭门研读家谱,沉浸其中,完全忘却了时事的困顿。在家谱面前,我心中充满着一种对先祖的朝圣之情,掀起万千感慨的波澜。生命之源中那段逝去的时光在我的面前徐徐展现,我看到了先辈们的走过漫漫足迹。她给我内心的震撼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我毅然放下手头繁忙的工作,完全沉醉在与先祖文章的对话之中。
我竟然看到了 600 多年前我们新塘全村的直系六世先祖谦山公的诗作,看到了他的平生事迹,那是一种何等的心灵触动啊!家谱仿佛让我的生命得到了延伸,我走进了 800 年前新塘村,看到了一世祖大全公在新塘湖搭起第一间土屋,开荒播种的创业艰辛;听到了 600 多年前,谦山公摇旗呐喊、揭竿而起的英勇豪迈;望见了先祖子安公的棠冈山书院,耳边传来族中先祖们年少时在那里诵读“四书五经”的朗朗读书声;我也似乎在后村公所住的“西枝村”亲临其境,聆听屋旁的潺潺溪流,远眺西山落日的余晖,沉静在屋后竹林的静逸,感受指公在朝代交替之时“天涯便欲相依隐,何处空岩著野樵”的文人风骨与情怀。
500 多年前的豫章城中,直系十一世先祖竹亭公以悲悯苍生之善、好义任侠之勇为囚赎罪、耗尽家财,这感天动地之举让人顿生无限的崇敬与感慨;我彷佛来到了赣西北的铜鼓山上,看到了十三世祖尚斌公飞马驰骋、弯弓搭箭的英姿,震撼于他辅佐一代名将邓子龙率兵练武、除暴安良的英雄气概;我也似乎走进了 400 多年前一代江右理学大师、先祖致和公的西山书院课堂,倾听他讲授程理哲学的博大精深;走进了伯祖致知公的客厅,看到他身居高位但却清廉耿直,听闻他“吾心如青天白日,奈何以浮云相蔽也”的胸怀坦荡,感受他向当世皇上谏言“伪学之禁,盛世不闻”的气概豪迈.......。致知公次子仲文公广闻博学,举修国史,主澹台祠书院,其文冠江右之才让后辈亦是何等的惊叹。
展开家谱,一篇篇先祖的诗文从我眼前飘过,我自童年以来对故乡的神秘历史的疑问顿时豁然开朗。新塘先祖文章自六世祖谦山公发端,经子安公、尚斌公传承光大,到十四世祖致知、致和公至十六世祖指公年代间达到鼎盛,正如指(后村)公在《后村公文抄》中,描述致知、致和子孙之文章彰显于华夏彼时文化中心豫章城时所言:“文章晶晶熊熊,无翼而飞,不胫而走”,“一时乌衣之望不减当年诸王诸谢”(见喻聘君仲文公传)。新塘喻家文脉繁华一直延绵十余代,300 多年。我新塘喻家先祖的人文之盛、家世之显让我无比意外、无限惊讶。自小在新塘村长大,我之前一直觉得那片土地似乎很“土”,不可能有什么文化,历史上竟然有这么多“诗书传家、文章济世”之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家谱中记载了很多先辈著作,但却又遗憾未见过一本留存之作,无比痛心之下尝试在互联网上找寻。似乎在冥冥之中,两本先祖的著述——指公(后村公)所著《后村公文抄》及震孟公所著《晚堂晴稿》在电脑屏幕上突现在我的眼前,这让人是何等惊喜啊!看着网购来的摆在我书案上的两本先祖之作,我内心犹如跪拜在先祖的面前,虔诚地接过这穿越遥远时空传来的家书。
作为谱序,最后也谈一下新塘喻氏之源。新塘喻氏为濠埇(后称濠溪)后裔。最近为写谱序查了一些资料,惊喜地发现这个地方还能找到源头,濠溪就在现南昌市新建区石岗镇东安柏树村附近。附近有座铁脑堎山,相传为我新建濠溪祖坟所在地。另外现在还有乌龟井(一口大池塘)、濠埇殿遗址上搭建的大戏台等古濠溪地标志。濠溪本是一条山上流下的溪水汇成的溪流,明朝南昌府志记载:“濠埇桥在尽忠乡八都”。
喻家自猛公四十七世孙大常公(生于 1088 年)及其孙全琛公(亦作存真)迁居新建濠溪。但我新塘旧谱及很多其他喻氏家谱却记载新建始祖是章夫公或百章公(字从政)。《喻姓史话》一书考证认为大常公应为从政公(生于 1066 年)之子,百章(章夫)实为从政公之叔父)。即使是自大常公开始迁往新建,其父亲从政公随其前往也是可能的,因此无论是实际迁往了还是作为迁往者大常公之父,都可以认为从政公是新建始祖(始迁新建驻塘),而从政公曾孙、大常公孙存真公为葬母西山,迁濠溪(濠埇),故应为濠溪始祖。南宋咸淳七年,濠溪喻氏第十四世育所公喻元中辛未科进士,官至太常博士。至元十九(公元 1282)年,喻元辑修了濠溪喻氏族谱,并邀请大文人元四家之一揭傒斯作谱序。喻氏前后在濠溪(濠埇)聚居了两百余年。濠埇喻元之孙复兴“表”中注:“公当时因原良(即濠埇定安之孙琛初充吏员,两考积满,任大理寺当该)召祸,父子皆隐遁未识 ,后濠埇无谱可录。”据推算,濠溪喻氏族人离开世居地濠埇的时间约在公元 1316年左右,而我新塘谱载经辰公(字大全,大常公第十一世孙)移居新塘是 1226年冬,因此在族人逃离濠溪之前的 90 多年前,大全公已经从濠溪搬迁到了新塘村。
“奉观先碟起遐思,南北家乘续旧支。一脉子孙无异姓,千年昭穆似同时。”我族家谱前后共修了 8 次,最近一次是以健公在 1991 年第八次重修家谱,彼时以健公废寝忘食、殚心竭力,把几近废没的残破旧家谱资料重新用电脑打印整理,也可谓劳苦功高。但是由于当时条件及人力有限,据说族亲西社村保留的很多旧家谱资料没有或因残缺无法收录到当时重修的家谱中,自震伟、震煌二公第七次修谱以来的家族 80 余年来的历史事件、时代背景以及人物列传均无一记载,实在是件憾事。以健公在重修谱时的序言中也建议后人应尽快补上这段历史。直至今天重修家谱时,已经有长达 110 年的新塘历史资料处于空缺状态。然而,由于资料及篇幅所限,时间跨度又如此长,加之此次重修普准备时间短,要想本次重修时重现这段历史时间上是来不及了,故寄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亲自或协助其他族人重修家谱时,尽量补上这段家族历史概略,以示后人。
濠溪支系生齿浩繁,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有后人三万四千多人。有安义宗亲德银组织重修濠溪支系总谱,可谓是一件对喻氏家族意义重要之事。可能是新塘喻氏历史上相对人文鼎盛,家谱记述及先贤文章比较详实,故新塘喻氏谱在中华喻氏谱中地位“举足轻重”,当代喻氏修谱及相关书籍中均大量引用或提及新塘喻氏家谱资料。为此家谱写重修谱序,深感荣幸而又任重。本序欲与时俱进,表述可能未循传统,但乃由感而发,是为序。
新塘大全公二十六世孙洪猷(洪流) 顿首拜撰
公元二 0 二 0 年十月六日(庚子年八月二十)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