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养的第一个孩子就是自己,跌跌撞撞的教会自己如何做个真正的成年人

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女生问自己的妈妈,在小时候为什么没带过自己去吃麦当劳。然后女生的妈妈就说,现在就和爸爸带女生去吃麦当劳。

女生的妈妈说以前家里只有爸爸在挣钱,一个月才四千块钱,有三个人要吃饭,还要供房子,生活难免过得紧巴巴的。最后一家三口排排坐在麦当劳里,拿汉堡互相干杯,场面很是温馨。

这样的景象,在自己家从来不曾出现过。

现在网上很流行的一个说法是,长大之后养的第一个人是自己。我何尝不是这样“养”自己的呢?

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不是我父母挣不了钱,而是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钱花在小孩身上。我出生于90年代,长大于千禧年,那时别说智能手机了,家里有台座机都算不错了。可我父亲在零几年的时候,就已经用上手机了。

小时候见他用过,翻盖款式的灰色摩托罗拉,还带着天线。父亲每月的收入大概有五六千,在当时可谓是妥妥的巨款,可我家却住在连厕所都要公用的老房子里。

钱花哪里去了呢?这真是个好问题。钱是不会过妈妈手里的,只能问父亲要生活费,每次给个几一两百块。吵架的话,直接一分钱都不给。妈妈那时在家带我们,没有工作收入,父亲没给伙食费的话,妈妈只能去问舅舅借。

大多时候父亲是不在家的,要么工作,要么就去打麻将。还被抓过几次出轨,在外面会骗那些女孩子说自己是单身,要么离婚了。

租房子给那些女人住,记得有次还带我去一个阿姨的家里吃饭。一回家我就告诉妈妈了,因为我很想他们离婚。

除了出轨成性,父亲还家暴妈妈,我看见的都有好几次。直到我读高中了,都还会动手。最严重一次直接一拳打到妈妈肚子上,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弟弟在旁边大哭,我没哭但也很害怕,怕得不敢动弹。

就算这样,到今天他们也没离婚。

吵得厉害的时候,只是叫嚣要离婚而已,从来都没见过下定决心真的离。我在一边看着,做不了任何事情,也只能被反反复复折磨。

暴虐成性的父亲,加上缺乏勇气主见的母亲。毫不客气的说我的父母就是随便生随便养的代言人,这种组合的家庭只能诞生出精神不健全的怪物。

所以别人有的爱,我没有;别人有父母攒下来的资源,我没有。我拥有的只有父母给的暴力,负面情绪。活得像没有任何支撑的小帆船,任由风雨肆虐,拍打在自己身上。

小时候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快点长大,长大了就是拥有力量,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了,对自己的生活有绝对的决定权。

在我拿到第一份工资的时候,只有两千块。真的不多,却是我从小到大都不曾拥有过的一笔“巨款”,真不知道该怎么用。

不敢用来买大件的东西,只敢买自己从来没吃过的东西。比如零食,麦当劳等等,都是小时候没吃饱过的东西。除了吃的东西,还拼命买文具,看见好看的笔记本都会带回家,具体也不知道能拿来做什么,就放在一边,最后攒成了一叠。

喜欢的护肤品和化妆品,还有衣服鞋子包包,全部都买。东西多到根本用不完还要继续买!钱不够?借钱也要买!真的很疯狂。

买了那么多依旧不开心,心里一点满足感都没有。东西越多,心里就越空虚,不管用多少东西都无法填满自己的内心。开始意识到自己这样,其实买的已经不是东西了,是在利用物欲来弥补心理缺陷。

反复循环的过着这种生活好几年之后,在27岁面临失业的时候,失去了经济来源,身上没有一点存款,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是一败涂地,精神崩溃了。

生活反反复复怎么过都过不好,看不见任何生活好转的迹象。原本以为只要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会发生积极的变化,才明白只是等待,生活是不会自动变好的。

自己得实打实的行动起来,才有可能发生一点变化。

突然来的变化,在当时看的确是人生的巨大打击,但是换个角度想,其实也是一个让自己改变的机会。虽然还是处在晃晃悠悠,模糊不清的状态中,但也开始有点方向和勇气了。

等待,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生活变化,但是能给自己带来反省和勇气,直面挫折,负起对自己的责任。

长大后养的第一个孩子就是自己,满足自己少年时的不得志,跌跌撞撞的教会自己如何做个真正的成年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