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圣陶《怎样写作》笔记(4)

今日拜读叶圣陶先生《怎样写作》之《和教师谈写作》篇章。文章发表于1958年《教师报》副刊。里面的一些关于写作的教导至今对我们仍很有裨益,很多观点历久弥新,仍然很有借鉴意义。大师就是大师。现撷取部分金句与亲们共享。


想清楚然后写

1.想清楚然后写,这是个好习惯。

(想清楚了再下笔,于人于己都是好事,写的东西读者能充分了解文章的思想)

2.没想清楚也能写,那时候情形怎样呢?边写边想,边想边写。

(头脑里没有成型的东西,上来就写,写一点想一点,想一点写一点,搜肠刮肚,像挤牙膏一样,这样的写作有何趣味可言呢,对信心也是个打击。)

3.什么叫想清楚呢?为什么要写,该怎样写,哪些必要写,哪些用不着写,哪些写在前,哪些写在后,是不是还有什么缺漏,从读者方面着想是不是够明白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了确切的答案,这次叫想清楚。


修改是怎么一回事

4.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工作认真的人,写东西写得比较好的人,大都有这种好习惯。

5. 修改必然会变更原来的意思,不过变更有大小的不同,大的变更关涉到全局,小的变更仅限于枝节,也就是一词一句。修改是就原稿再仔细考虑,全局和枝节全都考虑到,目的在尽可能做到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修改文章,大的方面包括对文章整体框架的调整,小的方面包括语句是否通顺,词句是否妥当的检查,等等)


把稿子念几遍

6.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

7.究竟改到怎样才算完事呢?我想,改到自己认为无可再改,那就算尽了责任了。

8.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也可以不出声念,只在心中默默地说。


平时的积累

9.写一篇东西乃至一部大著作虽然是一段时间的事,但是大部分是平时的积累的表现。

10.无论写什么东西,立场观点总得正确,思想方法总得对头。要不然,写下来的决不会是有意义的东西。

11.写东西就得运用语言。语言运用得好不好,在于得到的语言知识确切不确切,在于能不能把语言知识化为习惯,经常实践。

12.语言知识的范围很广,并不限于词或者成语方面,要在语言知识的各方面都有相当把我,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非日积月累不可。

13.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本来需要积累,不写东西也需要积累,而所有的积累正是写东西的极重要的基础。


写东西有所为

14.有所为有好的一面,有不好的一面。咱们自然该向好的一面努力,对于不好的一面,就得提高警惕,引以为戒。

15.所为的对头了,跟上去的就是尽可能写好。


准确、鲜明、生动

16.写东西全都有所为。归总来说,所为的有两项,一项是有什么要通知别人,一项是有什么要影响别人。

17.通知别人,就是把我所知道的告诉别人,让别人也知道。影响别人,就是把我所相信的告诉别人,让别人收到感染,发生信心,引起行动。所写的必须是真话、实话,不能是假话、空话。

(通知别人,也就是传播信息和知识;影响别人就是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别人的大脑,进而支配其采取行动)

18. 准确性这个标准极重要。具有准确性的话才是真话、实话,才值得拿来通知别人,才可以拿来影响别人。

19.要求鲜明性和生动性,就是不晦涩,不含糊,不呆板,不滞钝。思想认识有欠深入处,欠透彻处,表达出来才会晦涩,含糊。思想认识还不能像活水那样自然流动,表达出来才会呆板,滞钝。


写什么

20.写东西是怎么一回事呢?无非是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想一想,想清楚了,构成个有条有理的形式,用书面语言固定下来。

21.简单地说,自问了解得比较确切的,感受得比较深刻的,就是适于写的题目。

22.常言道熟能生巧,经常写些东西,就是达到“熟”的一个重要法门。


挑能写的题目写

23.某个题目写是一回事,那个题目我能不能写又是一回事。

24.了解和感受还没到能写的程度,只为题目值得写就写,这时候一动手立刻碰到困难,一支笔好像干枯的泉源,渗不出一滴水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