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初至今,我们每天利用课堂五分钟的时间进行计算比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级和二级计算小能手相继出炉了!祝贺泽帆和敏健同学被评为一级计算小能手,若涵、李彤、业臻、林翔、舒畅、玺艳、建铎、翊萱、成绩、锦霖、菁文等同学被评为二级计算小能手!
荣誉是至高无上的,甜心糖的诱惑也不少,亦或者两者共同的作用,当我宣布第二期的计算小能手比赛开始后,教室里只闻笔尖的沙沙声……
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 居于首位,计算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不仅如此,计算能力的高低还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成绩。
物理成绩出来后,闺女说就因为一个计算,导致整个大题失分,一步错步步错,这是小学四年级就会的题啊,8分呢!心疼死了!其实,这样的遗憾在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发生过。面对此类的问题,我们的家长、老师常说的是:他不是不会,他就是粗心。就这个“粗心”二字,掩盖了多少事实,让我们的孩子误以为他不是不会,只是粗心而已,下次认真就好了!仅仅是粗心吗?
分析学生所做的题目,出错原因大概如下:
1.误认。是学生在审题时看错或认错而出现的错误,常见的看错数字或抄错数字,在小学阶段这个问题很常见。
2.计算方法不清。比如以前学过的运算律的计算,有时候会有时候不会,家长以为的粗心其实是计算类型的不熟悉,计算公式没记牢。
3.缺少一定的计算技能。比如现在刚学习的两个分数除法算式比较大小,这种类型的题目不需要计算,只需要仔细观察题目,把书中的结论直接应用就可以。但是对于部分同学来讲,他以为计算就是算,不考虑任何方法和技巧,导致计算用时较多,出错率还较高。
对于第一类的问题由于感知不足造成,经过训练后可能有所改善。而第二类、和第三类属于知识记忆和理解有问题。不能简单的以粗心来对待。
对于计算,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哎呀,我就错了一个而已!”听到这句话时,忽然想到了跳水运动员,他们不能掌握跳水的技能吗?显然不是,既然已经会了,为什么还要不断的练习呢?
10次跳水失误一次,100次失误一次,1000次也失误一次,这样比较下来,还只是一次失误吗?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也!只有在每天的练习中,让技能、心理素质不断的完美,才能在比赛中把失误降低到最低。
在我们最近的练习中,意外的收获就是孩子们变得不那么磨蹭了!毕竟,准备不充分会影响做题时间的。
赞 评论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