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得到》前些日子的一场视频例会,其中讲到下面一件小事:
CEO脱不花有一天突然感觉自己的公司肯定会出大问题,原因是:
自己发的一则知识型短文被属下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转发了,速度之快让人震惊。
你读到这,肯定会认为这家公司的学习氛围很浓或领导真是有权威,脱不花应该感觉高兴才对。
可是脱不花说:“一个人应该为自己工作,一条微信连看都不看就转发,这说明组织已经从相互协助走向了集权,这不是一种符合当下企业发展趋势的现象,要深刻反思。”
是的,我在看这条视频的时候,也是为之一震,结合过去的职场经验,对个人的工作给大家几条建议:
1、关键经历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过去听过一堂人力资源课,老师讲招聘一名社招员工主要看什么?40%核心能力+40%关键经历+20%潜力。
也就是说,能力和经历是摆在相同位置上的。
其实,以我的观察,个人经历更加关键。
中国是传统的人文国家,九年的义务教育加上社会风气,使得中国人的文化素质有很好的基础(对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绝对优势),再加上近些年大学扩招,使青年当中上过大学的人的比例急剧增加,大学生已经是大多数组织招聘的基本要求。
而个人经历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了,进入什么行业?进入什么类型的企业?从事过什么职业?做过什么项目?有什么个人成就?
几年以后,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把很多职场人做出了分类和定位。
所以,关键经历非常重要,在热门行业、知名企业、关键岗位工作过,参与过核心项目,取得过指标性业绩,这些都是给你的加分项。
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每一个都需要自己努力争取,进不了热门行业,能不能进你这个行业的知名企业;进不了知名企业,能不能做你所在企业的关键岗位;不在关键岗位,能不能参与一下企业的核心经营项目(比如在销售公司整理报表);不能参与核心项目,能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创新或是改进。
这些都需要你全情投入。
2、行动才是一切进步的开始
毕业生的特点是有素质基础,但是没有工作能力,就好像一台没有安装系统的电脑。你所在的组织虽然安排各种培训,但那只能让你完成最基础的操作,想提升个人能力,还是要多装软件,多运行软件,才能让电脑强大起来,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
那么靠什么才能完成这个目标呢?多学习、多实践。
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职场人都会在各种场景中将这一点忽略:
1、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2、领导又没说让我干;
3、就想找挣钱多又不用干活的工作;
4、就发我这点钱,还要求我这么多;
5、工作能推出去就推出去;
6、工作可以,就是绝不加班。
是不是很多人都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是你,请认真思考:说这些话,必然减少行动的可能,没有行动如何印证学习的知识?如何积累工作经验?如何提升个人的能力?
职场老鸟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心得:多做事,没坏处。
3、个人成长是绝对的,企业成长是相对的
总结过去十年的工作,我得出一句话:个人的工作对组织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对你自己来说确实最为重要。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
个人再努力,哪怕整个部门再努力,行业不行、市场波动、企业决策等都有可能造成这些努力没有回报。
但是努力对自己来说却不然,只要你付出了,必然会有所积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有可以总结提升的地方,时间一长,你必然会有所收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耽误时间、无所事事呢?
为自己工作,就是对自己负责,越来越透明的市场会给你一个合理的价格。
加油吧,伙伴们!
讲干货,上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