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主体整理自馒头商学院“网易云音乐的从0到1",部分图片与资料来自网络,侵权请告知。
一、产品现状
- 多为曲库型播放器,主要用途是播放本地音乐;
- 以搜索播放为主;
- 整体缺乏创新;
- 目标:在懒人时代,打开就能听到好音乐将成为主流。
二、产品定位
1. 需求分析
- 两种方法:
- 角色 -> 场景 -> 路径
- 穷举抓重点
-
穷举抓重点:
- 穷举:主动发现(搜索功能、识别环境音乐、新歌热歌排行)、被动发现(熟人推荐、意见领袖、随便听听、关联推荐)
- 抓重点:选择其他产品满足不了/有增长空间/量大的需求:识别环境音乐、熟人推荐、意见领袖、随便听听、关联推荐
2. 用户调研
- 用户画像两个维度:
- 社会学人口学属性:年龄、性别、职业
- 垂直领域特性:对音乐喜好程度等
- 选择维度:年龄、音乐喜好度作为因子划分用户
- 16-24,音乐习惯养成中,可以随着产品一起成长
3. 内容组织形式
- 根据重点需求(识别环境音乐、熟人推荐、意见领袖、随便听听、关联推荐)选择内容形式(标签/歌单):歌单
- 重点在于发现与分享,注重UGC的生产与传播(网易的特色)
4. 趋势分析
- 音乐市场虽然红海,但一直缺乏创新
- 有创新的产品(豆瓣、虾米),但是切入过窄
- 进入移动互联网,由于用户的碎片、懒、互动、云的特性,音乐产品有机会
- 懒:打开即听
- 互动:歌单关注 + 评论
- 云:在线播放
三、 跨越鸿沟
- 产品由早期用户向大众过渡时要注意产品模式与商业模式的转变;
- 产品早期用户多以发烧友或常新者为主,适合他们的不一定适合大众;
- 产品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应太高端与小众,得屌丝者得天下。
- 采用领袖带动大众的玩法,先由部分具有创造力的小众用户群建立歌单,大众用户可以选择收藏等,再进行大众用户的转化,从而形成闭环。
四、 产品探索
1. UGC歌单
- 简洁:形式与操作简洁;
- 核心:以歌单为中心,并非单曲;
- 连接:注重生产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连接;
- 气质:格调与特色;
2. 社群与评论
- 核心:无为而治,让用户自己玩起来;
- 音乐评论:关键是揣摩用户的心理与人性;
- 音乐的固有属性是引起共鸣,给用户提供一个宣泄渠道;
- 粉丝评论会带来一个良性传播;
- 网易的特色:段子,这使得评论也具有娱乐性。
五、需求挖掘与用户引导
1.如何挖掘需求
- 观察用户行为。微博、贴吧上观察用户发表的对云音乐的看法,从众挖掘出有价值的点;
- 观察用户在网易云音乐上的评论,总结特点;
- 从这些观察中分析用户心理。
2. 改变用户习惯
- 网易云音乐与网易跟帖不同;
- 跟帖会引起讨论,带有群体性,音乐评论主要以个人情感宣泄居多;
- 用户从听歌放口袋,到听歌看评论的习惯改变;
- 将评论功能做到最简单,对手缺乏这种氛围,很难复制和超越。
3. 个性化推荐
- 个性化是未来,让用户懒到极致;
- 除算法外,从研究用户心理出发,寻找推荐的惊喜感;
- 如熟悉旋律不知道歌名,却在推荐中听到,方法是对评论进行文本分析,选用关键词“回忆”、“不知道歌名”的音乐作为种子音乐;
- 查看用户微博内容,播放用户近期看过书籍和影视的相关音乐。
- UGC与推荐算法配合,避免算法越来越窄;
- 长尾音乐盘活:将长尾音乐推荐给品鉴者,进一步到UGC创建传播者,再传到主流用户中,增加小众音乐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