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不想和某人吵架,可是还是主动挑起了事端,明明不想刺伤别人,可是还是引起了对方的暴怒,明明自己在付出,却不断的被误解。
在一场相杀的游戏中间循环往复,难道是由于八字不合?还是性格带来的宿命?其实也并不用担心,因为每个人命中注定都会给自己身边制造这样的一种模式,只不过有的模式带来轻松愉悦,带来良好的效果,我们就把它忘了,而念念不忘的是我们躲不过的痛苦的沟通,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个神经科学家,在一次做饭的时候,她女儿突然来到她的身旁说,你可能认为我很喜欢吃西兰花,但是我真的不喜欢,我希望你能够少为我做一些西兰花,这句看似平常的话,但是在神经科学家的眼里,便是一个发现,她敏锐的觉察到,这是女儿第一次站在他的立场来分析他对西兰花的喜爱,说明女儿在这个年龄建立了同理心。
同理心实际上是和我们的镜像神经元相关,也就是我们能够对别人的行为做出带入,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解读对方的目的。镜像神经元并不是解读对方的动作来去理解对方的行为的,而是要通过对方的意图。所以我们在观察别人行为,聆听别人的语言的时候,都会去猜测对方这样做是要干什么?这就带来了我们在沟通行为上面由于自己的理解而反过来,给别人非常多的暗示,提醒别人,我已经看到了你的目的。
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个非常古老的传说,有一家大名(军阀),想叛变丰臣秀吉,很多人游说他放弃这个念头,可是他把所有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全杀了,之后再游说他的人,都报了一个必死的决心,因为他知道一定会被杀,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成就自己的名声,也是舍身取义。
但是有一个叫做天海的和尚,去游说的时候,不断的触怒着这个大名,但是大名虽然愤怒,却无法下决心杀他,什么原因呢?在于他良心发现?还是天海的游说技能登峰造极?而这个故事的解读是,天海心不带仇恨,没有杀人之心,自然也不会被杀。这个解释很笼统,用直白点的意思解释,就是他认为对方对自己是没有威胁的,不恐惧对方,所以他的目的就不是来送死,而大明可以感觉到他中正的目的,所以也无法调动自己的杀心,
而对于其他的游说者,让大明杀自己,成全自己的目的,非常的明显,虽然没有说出,已经在语言上形成了暗示,愤怒加上这种暗示就会产生习惯性的报复行为,所以就会痛下杀手,把对方处决。
所以在沟通中,很多结局都来源于我们对在之前预设了什么样的预期,这个预期来源于自己,更来源于我们对对方行为的判定。有的人说,他只要去找领导汇报工作,就必然会把他骂一顿,对他的工作结果百般挑剔,所以他抱着这样的一种预期,来预测领导将来对他的态度和行为,结果彼此形成了行为的塑造,一个认为领导必然会骂我,而领导认为他的表现工作和对我的态度,让我实在不能忍受,所以当看到他进门的这一刻,领导就会认为我又要去进行一次忍受了。双方在解读对方的行为的时候,实际上会采取相应的应对,你就进一步的强化了对方的目的,因此这场争吵就被相互勾引出来。
而一旦进入这种沟通模式之后,我们就非常难从解脱出来,因为沟通就是一种相互的能量赋予,彼此都向一个熟悉的方式去滑动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找到他的反作用力。情绪和气氛永远要比理智要大,行动所带来的习惯不是好逆转的。就如同,我们签名的时候会非常流畅连续写出,可是写别人的名字的时候,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去分隔开写,因为我们的名字由于长时间习惯性的练习,组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块,动作形成了一种统一的连接,而陌生的名字却没有形成这种连贯性。
所以说沟通是一种共情的结果,而共情的底层机制就是对别人的目的进行先行的判断和预知。两个彼此认可的人,有着很好沟通经验的人,都会认为对方会带着善意和促成结果的目的来完成这场沟通,而两个从来没有从既有的矛盾中解脱出来的人,他们一定会预设对方带着很强的敌意,我们就会做出自我行为的调整,可能会通过一件小事,就把我们心里的恐惧,心理的抵触完全调动出来。而矛盾很少能够在争吵过后就解决,结果是恩怨心理预设还在继续,继续把我们带入到这种恩怨相报的模式中。
在这些场景中,最痛苦也是最容易发生的,就是在亲密关系中的沟通,没有人想每天和身边的人发生矛盾,但是每次做改善却总是被压制,想逃又逃不掉了,直到已经失去了心力,所以有多少人下班了之后不想回家,因为会面对一个无所控制,但是结局已经注定的沟通模式,那么如何打破这种沟通模式?很简单,就是澄清自己的目的,一切从我出发。
比如说,有一个男孩由于受到了父母的压力,在结婚前要求他把婚房只写自己的名字,这是由于父母对遥远的孩子不放心,男孩无力处理自己的问题,他能理解父母对他的保护,但他无法接受自己的窘境,所以就寄希望于未婚妻能够善解人意,能够宽容大度,用一种冒险式的方式完成闯关。
他提出了这个要求,女友对他说,那好吧,从今天开始所有的家务你做一个星期我做一个星期,之后所有的按揭款都你还,你也不要问我借钱,这样我们分手的时候好算得清楚。男孩突然紧张了,他认为女孩就是要跟他分他内心,感到恐惧,就把这种恐惧的原因归结于女孩的态度上,认为女孩不理解自己。继而和女方进行了循环式的争吵,双方都把不信任和对方有意的离开作为目的的假设,所以越吵越大,几乎造成关系崩盘。所以当我们预设别人一个目的的时候,无论你预测对了还是错了,都不会给这个结果有任何的帮助,你说错了你会愤怒,预测对了你会继续痛苦。
解决的方式就是不要去预设,而只说自己的态度。女孩听了这样的要求,可以完全只表达自己。说你这样的要求,让我感觉到很担心,我觉得你不在乎我了,我害怕失去。这样的态度一旦澄清,男孩再如何也不会发生争吵。男孩也可以只讲自己,他可以说母亲给我这个压力,让我很为难,我觉得很不公平,觉得很愧疚,害怕会失去你,也害怕会失去父母,有了很大的压力和矛盾,只是澄清自己表达的目的,很多恩怨就这样化解。
我们总把自己的世界套到别人的世界中,自信自己任何的一个沟通场合都能掌控,我们不希望沟通中间有任何的变化,尤其这种变化是由对方造成的,面对变化,如果还不能变得谦卑,我们就会变得冷漠和漠视,继而造成关系断裂。这样的沟通就是一种自恋者对于自己世界强行的复制,有再好的语言技巧也无法化解他周围的干戈。所以最好的真诚的沟通,就是放下防卫,面对有可能被伤害的风险,去阐明自己的目的,尊重别人的感受,虽然很难,但为了更美好的结果,真的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