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2018中, 何帆老师提及了多个历史学专家以及作者。
原文中这样写道,假如中国的历史以3000年大略而计,30年算一代人,那么每一代出一位代表,只要100人就能讲完中国的历史。
这100个人站成一排,也不过50米长,是100个人坐在一起,也坐不满一间大一点儿的教室,每一代中只要有一个人专心讲述他们那一代30年的故事,我们就能拥有一份相当完整的生动的历史记录。
可是那么多的往事。为什么都随风远逝,荡然无存了呢?
尽管变量这本书是说的中国的经济基本盘,但是何帆老师也是在历史当中见微知著,看见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慢变量和小趋势。
归根结底,这也是另外一种形式上的记录历史的方式。
想必这也侧面印证了梳理并了解历史对于我们当下生活启示的重要性。
首先回答何帆老师的第一个问题,那么多的往事为什么目前都荡然无存了呢?
如果从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古国,这片大陆上一直在经历着战火纷飞,改朝换代。分裂割据与统一共存。
一般的文献由史官掌管。小史掌邦国之志,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
社会动荡,人为破坏,古时历史原记录十不存一,大量珍贵的史料也都随历史本身远去。而我们如今的历史也并非杜撰,而是由各种珍贵的古籍中互相印证得来。
大概就是寻得一片衣角,教我们后人窥其全貌吧。
但是寻得这片衣角的过程已经足以艰辛了,更甭提印证这片衣角的布料、花纹、丝线等等细节。
我国学者早自有史书记载开始,便在缝补历史,直至今天。
这也是我们国人,从历史见证者到历史记录者跨出的第一步。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