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
开学了,又可以看到熟悉的笑脸了。四(一)班的小家伙们,见到班上老师,又是笑眯眯地问好,又是送给老师糖吃,看郭老师摆摆手,表示不要,李星慧和罗心雨两个小可爱,索性偷偷地塞进老师的口袋里,还不忘吐个舌头,扮个鬼脸。
和小可爱们一起带入学校的,还有那些马虎的故事。
这天又是语文课,郭老师喊余富春起来读课文。这是第一课《古诗词三首》里的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
余富春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又有气无力地念着:
四时~田园~杂~兴,兴……
杂兴!高兴的兴!坐在他旁边的牛顺意给他提着醒。
杂~杂~杂兴——咱们春春口吃的更厉害了,似乎还有些紧张。
宋~范大成!
哈哈!哈哈哈——教室里一下子哄堂大笑起来,春春眼瞪得大大的,瞅着大家,一脸无辜的表情。
连郭老师也好笑地看着他:余富春,你个小马虎!好好看看,作者是谁?!
宋~范成大——有些同学还在捂着嘴,偷着乐呵。郭老师伸出左手食指,示意大家继续听朗读,春春才继续读下去:
梅子~金黄~木子~肥——
哈哈哈哈——杨文文第一个忍不住又爆出一串大笑,就像领掌一样,教室里紧跟着传来一片片笑声,连平常不笑的学霸王柯,也趴在桌子上笑,李梦瑶笑的捂着肚子,直不起腰来,索性溜进位斗里笑,李星慧还夹杂着几声咯咯咯的笑声,教室里简直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不对,是杏子肥!小马虎春春终于明白自己又读错了,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说起小马虎,女生也不相上下。
黄菲菲在班上个子娇小,马虎却不小。这天《古诗词三首》学完后,有一道填空题:
《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黄菲菲写的是:星期几。大家都知道,作者应该是·辛弃疾,可她个小妮子却写成那样,真是服了她!不知道上课时她怎么听的。
孙露露也是个马虎包,还常常跨学科。有道数学题,算出24×5等于多少?她笑嘻嘻地想,这太简单了!简直是小儿科,直接写个100。发下来一看,原来这是24×5,不是25×4。
有次学习“直角三角形”,孙露露写成“真角三角形”,翟老师笑着说:
“孙露露,你是不是过年吃‘蒸饺’吃上瘾啦!你好好看看,这有‘真角(蒸饺)三角形吗?”
孙露露在同学们开心的大笑声中,尴尬极了。
最马虎的恐怕要属马琳老兄了。郭老师举行了一次语文小测验,发卷时,死活找不到他的卷子,原来,他连自己名字都忘记写了。郭老师似乎很生气,大声说:马琳算零分!
马琳不光学习上马虎,生活里也很马大哈,因为他姓马,同学们送给他了一个绰号“马大哈”。
有次他爸爸要出去办事,给“马大哈”留了一张纸条。
回来后,他爸爸问他:爸爸交代的事,搞好没有?
他端出一盘鱼,上面散发出盐味和酒味,还有一滩红色的液体。
马琳,给老子滚过来!“马大哈”的爸爸对他嚷道,“把老子的纸条拿过来!”
“马大哈”灰溜溜地勾着头,递过纸条。上面写着:
把鱼洒上盐水!
原来,“马大哈”把“洒”看成“酒”,鱼身上便有了盐味和酒味。
还有的呢?马老爸气哼哼地催问着“马大哈”。
爸,你——自己——看——看……马大哈颤抖着,结结巴巴地,似乎很害怕。
把花牛——米剥好!马爸爸念着,打着圆场:哈哈哈,老子竟写错了!
原来,马爸爸把“花生米”写成了“花牛米”。
“马大哈”偷偷瞄着老爸,腰似乎也直了许多。

鉴于班上有不少同学,都有小马虎的毛病,郭老师专门挑了一节课。先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宋朝有个画家,他画什么都是随心所欲。有一次,这画家要画一只老虎。他刚画好虎头,一个人就来了,那个人说;“画家,请你帮我画一匹马吧!”画家就在虎头的下面画了马的身体。那个人说:“你画什么呢?”“这本来就是马马虎虎的,这么好的画,送给你了吧!”但是那个人说什么也不要,画家就只好把那幅“马虎图”挂在了自己家的大厅里。
这画家的大儿子看到了这幅“马虎图”,但是他不知道那是什么动物。他问画家:爸爸,这幅画里画的是什么呀?画家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笨呀,这明明是一只老虎呀!老虎是一种可怕的猛兽,会吃人的,你要是碰到了这种动物,就马上躲起来,要不然就千方百计地把它弄死。”大儿子深信万分就去了野外。他看到了一匹马,他以为这是老虎,就取出弓箭射死了马。他还说:“哈哈,这样,爸爸就会说我是打虎英雄了!”突然,有人拉住了他,把他拉到画家那里,让画家赔了钱。
画家画的这幅“马虎图”让自己赔了钱。他正在气头上的时候,二儿子看到了这幅画,就问:“爸爸,这幅画上的是什么呀?”画家说:“你怎么比你哥还笨呀,和你哥说是只老虎,他却射死了马,这就是一匹马。”二儿子半心半疑地去了山上。他看到一只老虎,以为是马。他还想:“哇,这就是一匹马,听说它能日行千里呢!”他就马上走向“马”去,还没骑上“马”就被老虎给吃了。
画家知道了以后,悲痛欲绝,天天以泪洗脸。画家生气地对那幅画说:“你害我赔了钱,还赔了儿子。”他就烧了那幅画。之后,画家写了这么一首诗:马虎图,马虎图,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别学吾。
这就是“马虎”一词的来历,它告诉我们做事千万不能马虎,否则要吃大亏的。
同学们新奇地听着,连连点头,又讨论、交流了马虎的原因,原来罪魁祸首是——注意力不集中!并想了一些办法。
这次班会后,四(一)班的许多同学们手腕上添了一个皮筋,有的手腕上还红红的——原来,谁只要马虎了,就自己拉紧皮筋,把手腕绷一下,让自己痛一下,长点记性。
据说,后来马虎的同学越来越少了,大家手腕变红的也越来越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