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72天大了,回想自出生后的日日夜夜,突然觉得时间过得比想象中是快一些的。第一次当母亲,感受比较特别,经历了出生的兴奋,随后的焦虑、自责,现在暂时处于比较平静的阶段。
自己对林林的喜爱,并不是从出生就有的。准确的说,林林出生很长一段时间,看着小小的人儿,会觉得很陌生,要反应很久,才想起来,这个小小的人儿是自己怀了289天的那个宝宝。因为他,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他时常哭起来的时候,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总让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围绕着我;因为他的到来,我会有理智无法控制的伤感……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并不爱这个孩子。每每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我会非常自责,母亲应该是无私的,应该是忘我的,我怎么能把生活的变化归咎到这么小的孩子身上。可我又无法欺骗自己,那种感觉是不存在的。
真真切切感受到这是自己的儿子,这是自己生出来的,是每次的夜醒。可能是天生母子之间的联系,自从林林出生后,晚上睡觉会很自然醒来,不是被吵醒而是很平静的醒来。开始的时候,自己还很纳闷,怎么了。后来就安安静静的平躺着,因为很确定,林林会在随后的几分钟醒来喝奶,从来没有失误。养育的喜悦,是来源于随后生活的点点滴滴。二十多天时候,林林清醒的时候也出现了无意识的微笑,看着让人心里暖暖的。四十多天的时候,慢慢出现有意识的微笑,偶尔能够用微笑回应大人的言语。经常早上醒来,自己一个人在那咿咿呀呀,可以玩十几分钟,如果看过去,他会愣一下,然后给一个大大的笑脸,让人瞬间觉得,所有的辛劳好像也很甜。
然而,养育的喜悦并没能掩盖焦虑。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生活,什么时候能够安安心心悠闲的吃一顿饭,什么时候能够无所顾忌的睡一觉……每每有这样的想法,我会非常自责,作为妈妈,在孩子这么小的时候,妈妈应该任闹任怨的付出所有。同时,也会时常考虑工作,一想到以后的日子里,没有办法有充足时间的好好工作,就会着急。本身能力有限,以前能够以勤来补拙,勉强可以做好。而后,显然不行。我觉得自己接受不了混日子的工作状态,也不愿心安理得的接受一直平庸,一直被选择,一直被动屈服的自己,那样我会很痛苦。我做不到为了孩子牺牲所有,也做不到为了孩子完全放弃自己的生活。
生之前,我没有预见生活会如此的艰难;生之后,我不敢直面自己的这种自私。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慢慢尝试接纳自己真实感受,是因为看到这样一段话:
“育儿就是在培育孩子的同时,重新审视己的人生,思考自己该怎么走过今后的人生,也是一个培育自我的时间。为了孩子奉献一切并不是培育孩子。请试着感受一下自己的内心,你自己想做到的事是什么?你的心在渴望什么?如果想要有自己一个人的时间的话,试着考虑怎样才能制造出自己一个人的时间。试着找找有没有什么是可以一边带小孩一边去挑战的事情。没有必要对优先考虑自己的感受而存有罪恶感。宝宝也不希望看到一个压抑自己脸色暗淡、没有笑容的妈妈,他更希望看到一个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开朗愉快、笑容满面的妈妈。《宝宝不睡觉,妈妈怎么办》”
读到时这段话时,顿时忍不住泪流满面。接纳自己的自私,善待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绪,不必压抑自己。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妈妈也是独立的个体。我会有自己的需求,会有自己的欲望,会有自己的生活。我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充满牺牲感的妈妈,以自己的付出来绑架和控制孩子。在孩子不需要妈妈的时候,我依旧可以生活的很好。
在带孩子的同时,我要过一点儿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关心孩子的同时,要为自己考虑考虑。我是一个自私的妈妈吗?
收到木木夕的来稿,我想起来自己刚生完孩子的那段时间。疲惫、焦虑、无助也常常困扰着我。亲爱的木木夕,你不是一个人,所有的新手妈妈都有这种角色转换的困扰,都有这种自己的小世界被裂变,被分解的自我怀疑……但这种情况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的,重回工作岗位后,你马上就会有更多的自我空间,找到自己熟悉的社会角色。另外,趁孩子睡了,或者把孩子暂时交给婆婆,出门去洗头发,买件衣服,和朋友散步,这些都会让你感觉好很多。
郑重而友好地告诉你,你不是一个自私的妈妈,你是一个有正常社交需求的妈妈。谁说女人就是为孩子而生的呢?天天围着孩子转的妈妈反而并不一定能被家人和长大后的孩子所认可。妈妈要有自己能坚持下来的爱好,如果能有一份干的不错的工作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