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有感,西式循环渐进的教育模式

孩子犯错后,不要急于批评,只需八问。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而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不妨可以一试。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

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然后问他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图片发自简书App

接着问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 并且表示支持。

当孩子说出自己希望如何帮助他时,家长一定要积极表示支持。或许孩子会说自己就能解决,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加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一个问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图片发自简书App

  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并对以后出现类似的事情便有了一定的处理方式了。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经典八问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

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只要家长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思路,就很有可能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极大的帮助。中国家长总喜欢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觉得,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永远只有一条,那就是家长。家长在教育方式上的科学领先,才是孩子一生的最好保障。

 下面这本书,值得每位关心孩子成长的父母和教师反复认真研读。

名称:《再见,中国式家长》 价格:29.80元 以幽默的风格揭示教育真理 以严谨的态度批判现实弊病 将更多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带到中国 让中国人更懂,如何理性教育你的孩子。让你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 29.8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