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辅导的目的是什么?
是行为改变!
早期的行为主义认为,只要给我两点:信息和动机,我就可以让行为改变。
这种想法背后的观点是:当事人知道了必须改变的信息,然后就可以使用激励措施来激励人们做出不同的行动。
但是,人的行为改变不是给机器更换部件,机器就自动会工作。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不能不考虑到“人的大脑是如何活动的”
企业界流行的教练方式,期望各级管理者的“教练对话”能够改变员工的行为和改善绩效。这是个有效的方式,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改变的力量”是非常难的。
01 为什么“改变”如此难
美国神经科学专家杰弗里·施瓦茨认为,改变是大脑神经元可塑性的系统工程。
当单个的神经元,接收到环境的变化和刺激后,会发出强烈的信号,提醒大脑的其他区域注意要发生异常状况(外界给出的“要改变”的信息)。
眼眶皮层是负责检测错误信号的主要部分,并且它与杏仁核紧密连接。
这两个区域向前额皮质发出信号(支持or抗拒),但是往往人的大脑眼眶皮层检测到这是与大脑不同的异常的“错误信号”时,它会本能地抗拒,告诉大脑有什么地方出现问题,不同于往常的情况出现了。这些信息分散了我们注意力,轻易地压倒了理性思维,因此,“行为改变”的信号被拒绝了。
如果要克服或冲破这个信号,人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要有坚强的意志力。
所以,为什么人想突破自己的舒适区那么难。
02 教练辅导过程中的“注意力吸引法则”
在教练领域,我们学过很多对话技巧,特别是提问的技术。其实这就是通过话语引导的方式,吸引被辅导者的“注意力”的技巧。你的对话技巧越能够吸引被辅导者的注意力,改变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神经科学领域,简单讲,注意力是“信号”。大脑里的神经元通过一种电化学信号彼此交流。
这种信号传递需要单个离子(钠、钾和钙)的作用,这些离子沿着通道运动。如果你对量子物理有所了解的话,你会知道大脑其实也是处在一种量子环境中,大脑受制于量子力学的所有定律。
你提的问题,会影响你看到的结果。
你提的问题,也会影响它所建立的链接的质量,深刻地改变大脑在每一秒中产生的链接模式和顺序。
想一想,你应该用何种提问的方式去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这就是提问的技巧。建议是:关注解决方案而不是关注问题本身。
03 如何通过对话吸引注意力
观察下你和别人谈话中,对方的脸部表情变化吧。同时,思考下背后的神经科学机制。
困惑的表情。对方带着问题而来,带着困惑而来。获得注意力的第一步是确定要解决的某种问题。帮助对方对自己有一个洞察力和自我认知。因为从大脑科学角度,人的困境和困惑其实是自我心理地图相互冲突,有相互竞争和冲突。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对方理清心理地图。
反思的表情。当某人在反思某个问题时,他或她的表情会发生变化。大多数人都会抬起头,或者稍微抬起头,看着对面的人,脸上会有一种茫然的表情。他们的面部表情可能会紧张起来,因为他们开始进入反思。
人的大脑在他们产生一种洞察力之前,正在释放出阿尔法波段的波。阿尔法波与人们关闭外部感官的输入,专注于内部刺激有关。研究表明,顶级运动员的大脑在达到巅峰表现之前会释放出α波。
还发现α波与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释放相关,一种化学信使,可以增加放松和缓解疼痛。所以当我们反思的时候,我们也倾向于感觉良好。
开悟的表情。想一想你平时通过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个绝妙主意的表情吧!想一想你看到的一部电影的结尾,突然出现了让你惊喜的情节吧!你会为这些情节兴奋,这里包含着顿悟和冲动,你大脑里的神经递质,如肾上腺素、血清素和多巴胺被释放。你会有股冲动,想赶紧行动。
顿悟发生的那一刻,大脑会发出强烈的伽玛波。伽玛波是唯一存在于大脑各部分的频率,当大脑同时处理不同区域的信息时可以看到伽玛波。伽玛脑电波的出现,表示大脑的各个部分形成了一个新的地图。也就是被辅导者在大脑里创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模式。
欲动的表情。一旦有了顿悟,就会产生行动的动机,准备采取行动。但是,这种强烈的动机很快就会过去,因为大脑里的神经递质只是短暂地链接,它们需要充分地“强化和刺激”,需要“长时增强效应(LTP)”。
接下里的动作需要被辅导者做出承诺,给予支持和跟进,确保新的想法成为现实。而“长时增强效应”则是教练对话之后的持续的刺激,包括后续辅导和自我指导。
教练对话是帮助对面的人成长和学习的过程,它严格遵循着成人学习的规律。同时,理解背后的神经科学,会大大提高你的认知水平,尽管很难,但至少你有意向开始你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