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看三南。历史文化看河南,民族风情看云南,自然风光看海南。
图片为美兰机场
海南岛四面环海,椰林、海滩、原生态的生活环境和自然风光悦人眼眸,空气相比于琼州海峡这边的大陆是好的没的说,饮用水质量也很好,食品相对安全许多,最吸引人的还是海的那边是石冻腊月,这边却春天般的温暖,是人们度冬的圣地。
与海南的关联,似乎是前生早已注定。我出生于河南,二十岁时认识先生老李,他出生于海南,老家在河南。我们现在河南、海南有两个家。
今年的春节,由以前从新郑的空中飞来,改由开车来。也由于是开车来的,便想带孩子们去三亚游逛一番。逛的结果是只去了天涯海角,计划中第二天的蜈支洲岛,已经没有兴趣了。
不顺畅,是从渡琼州海峡就已经开始了。
图片为徐闻收费站
下午四五点钟,广东徐闻的天空澄明一片,打开车窗,已经能够闻到海的气息。海风轻轻地吹着,知道要排队等过海峡,并不怎么着急。可是三个小时过去了,仍然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车流,一点点往前挪,那个焦急。终于车、人买到票上船,还好,一个多小时便望见海口了。也只是望见了,先别忙着高兴,早着呢。船停在海里,广播告知没有泊位,竟然在海口附近的海域又等了两个多小时,等的那个困哪,孩子吃了泡面,大人则无精打采地坐在那里等,到下了船,已经近十二点了。住海口吧,只离家只剩一百五十公里了,不住吧,人困马乏,最后选择往家赶。可眼睛不听使唤,一个劲儿地模糊模糊再模糊,见服务区就赶紧下,洗把脸再走,脑袋是木的,好在,平安到家。一看时间,凌晨三点多了,从徐闻到万宁,差不多用了近十二个小时。打开门,从密封袋里拆出被褥,管它潮不潮的,有没有味道,赶紧铺开让孩子躺下来睡觉再说。
图片为琼州海峡
大年初二,一家人吃过早餐,高高兴兴地在家边上了G98环线高速,朝着三亚方向前进。刚开始只见车流稠密,虽然跑不快,倒也算是畅通。然而,还没有出万宁边界,便开始堵。蜗牛样挪了一段儿,就见追尾了。过了追尾车辆,便又可以跑了。可一进凌水,又堵了。好歹挪到跟前,又追尾了。巧的很,两起追尾都是一辆现代追了一辆丰田,日韩关系可真够紧张的,两辆车前盖后屁股撞得不像样子。快到三亚了,又追尾堵车了,这次干脆是救护车追尾了,不得不把急救的病人抬出来放在担架上,等着别的救护车来,有些滑稽。一百公里的车程,三起追尾,走了两个多小时,到了三亚已经十二点了。人是不急了,太阳开始着急起来,热的冒火,近三十度的样子,烤的难受。顶着大太阳,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到天涯海角,孩子们热得不想走了,坐观光车回,又是排队等待,下了车,穿过密密麻麻迷宫一样卖东西的商铺,才能到出口,坐上车,回家,路上又堵,还是三起追尾,看着烦心,原来计划的天黑以前赶到家,走到凌水已经天黑了,第二天计划的蜈支洲岛便没有心情再来。
于是初三商定带孩子们到家边的兴隆植物园和日月湾拾珊瑚。去日月湾也是三亚方向,可三亚方向的高速已经有交警把守,不让上了,又有车祸,堵死了。侥幸取消三亚行程的同时,选择乡道去兴隆。下午到了日月湾,游人比平时多了数十倍,拿着相机没拍几张照片,就听儿子从妈祖雕像那边走过来说,那边有人溺水了。没在意,继续拍照。等拍的差不多了,准备去那边拾珊瑚,这才看到真的有人溺水了,心情一下子揪了起来。人往往在道听途说时,伴随着心不在焉,等真正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才会有强烈的现场感。见两个壮汉正抱着溺水的人脸朝下控水,把胃里的食物都控出来了,又翻过来,胸部按压,嘴对嘴吹气,折腾来折腾去,溺水的人始终不见有任何动静,脸色已经是发青了。旁边两个五六十岁的妇女咧着嘴哭了两声:你快点醒过来呀,这一起好好的出来,回去咋跟你家里人交待呀?边揉搓着溺水人的脚心,边抬头求边上的人:再打电话看救护车到哪儿了呀?
这里是冲浪基地,马路上停着好多外地车,车顶上拉着自已冲浪用的彩色舢板。溺水者的同行也是外地人,东北口音。你说这都60来岁了,还跟海较什么劲儿啊,几口水都能要了命啊。救护车最终是来了,从市区到日月湾也三十多公里,救护车不是直升机,也需要时间才能赶到,再说,搞这么个冲浪基地,应急救助也得跟上啊,这救人的事儿,可比堵车让人焦心难受多了。天黑了,不知道人咋样儿,反正这个下午的心情坏掉了,无论怎样玩,走到哪里,回家路上,即使看不见溺水的人了,但是从看到的那一眼起,心情始终是揪着的。日月湾,这个拥有果冻样漂亮海水颜色的美丽海湾,对我来说,已经有了阴影。
图片为日月湾
不知道是以前坐飞机来遭遇不到堵车,还是以前确实没有这样的堵,还是大陆那边一个冬天紧锁的雾霾,让海南这个空气质量排名第一、拥有美丽自然风光的温暖省份变得更加炙热,人如过江之鲫趋之若鹜,人们纷纷有了逃离霾区移居小岛的念头,但我们这些日益增多的闯入者,已使岛上不堪负重。
封岛吧。我在心里呼喊着。这样重霾驱赶之下无限制的开发和旅游,会把这块遗世独立的清净之地,变成同内地没什么两样的世界。
写于2017年大年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