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4日
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我成立了一个“假期学习”扣扣群。最开始学生积极踊跃加入,不到会儿,加入学习群的学生有35人,经过20余天,目前群里还剩下24人(实际应该只剩下9人)。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得从我的管理规定说起:进群三条规定,一是不及时修改备注的移出群;二是当天没有按时发学习记录的移出群;三是连续参加三次但后期不愿意坚持的移出群。三条规定结束,第二天我就移除了5人;第三天移除了4人,第五天移除了2人(后又有一名被移出群的学生再次申请加入)。20天过去后,仅仅只有九名学生坚持(理因只剩下这9名,但实际还剩下23名学生)。
为什么会形成上述的结果呢?在我看来这是一次良好的教育契机。
其一,设置学习群,自主添加,考察学生的主动性。刚开始加群的时候,很多不爱学习的学生都添加进来,这一行为能够看到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和想要做好自己的渴求。这对于教育者而言,是发现学生优点的契机,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可以作为下次与学生谈话的素材。
其二,订立群规则,反复强调,考察学生的执行力。小群体,大格局,人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不可能脱离社会群体而存在,因此遵守规定才能达到理想的自由状态。就学生而言,很多时候并不把别人的提醒作为一件比较关心的事情,这样的漠不关心极其容易忽视有效信息和优质资料,使自己丧失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其三,完成群任务,准时发送,培养学生的坚持力。一天,两天往往体现的是新鲜感;五天,六天往往体现的矛盾性;十五天,二十天体现的就是坚持性。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开始如风,热情似火,持续一瞬间罢了,正是这样的思想让我们在面对日常困难时往往躲避和退让,不敢于去挑战,直至不能够去挑战。如果一名学生愿意摆脱开始的新鲜意识,把一件枯燥性的事情,在经过自己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还能够持续性的去完成,那么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的适应环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就老师而言,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实际并不是为了惩罚学生,监督学生,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琐碎的细节中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毕竟今天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坚持,理解和实力。
教师之所以会移出学生,是因为规则自身的力量;后期不选择移出学生,是想发挥同伴的力量。因为,在这移出与不移出之间已经蕴含着的一场人生的成长哲学。移出这项选择,对于教师来说是对诚信和规则的捍卫;对于学生来说是对人格和行为的反思;不移出对于教师而言是教育智慧的妥协,对于学生来说是鲶鱼效应的催化。
因此,选择决定一切,哪怕是小小的一个意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