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中的天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时候,我总痴迷于无穷无尽地去思考那些相悖的、矛盾的、难以解释的事情。

比如,在课本上出现的几乎每一句格言金句,总是有与之意思相反或者存在矛盾难以自洽的另一句。

比如,我们说“异性相吸”,可是又说“物以类聚”;我们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可是又说“金钱如粪土”;我们说“快刀斩乱麻”,可是又说“三思而后行”。

这此说法,好似彼此矛盾,但仔细想想,它们在不同的情境下各有道理。重要的是,在每一种不同的情境下,如何选择更有道理的那一句?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听到很多不同的建议,常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但有时候,太多不一样的声音的确会让人觉得迷茫不解。

我们究竟该听谁的?

要分清真正的赞美与捧杀、批评与贬低、真心的忠告与不怀好意的暗示,其实并不容易。唯有那些保持着自知之明且谦虚谨慎的人,能客观地汲取那些有建设性意义的批评中的精华。

在一场演讲之后,或许有人会对你说,“你把事情搞得一团糟,你讲话有吞音,还说得那么快,台下人根本听不清。”也会有人对你说,“你讲话别那么着急,慢慢讲,冷静下来,这样才好更好地传达你的观点。”

有时,你并不想听某个人的话,可能是出于逆反,而这种抵触的心理可能正是因为你知道他或她的表达方式并不是在为你着想,或许只是为了发泄他自己的情绪或者彰显他自己权威。

有些言语有着足够邪恶的力量来激发起你的恐惧和焦虑。如果你对消极的声音给予过度关注,那你很可能就难以听到更积极的声音。

当我想清楚这些之后,我想我会选择倾听那些能帮助我变得更自信的鼓励,还有那些能让我集聚勇气并更清晰地审视当下境况的忠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