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谈到西塞罗,说他是罗马时代最典型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属于折衷主义,把他认为最好的东西统统集合在一起,而不在乎是否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也不去谈什么创造性。他对后代影响最深的一本书叫做《论义务》,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什么职位上应该尽什么责任,他应该怎么样生活才能尽好个人的义务。在《论义务》里面特别强调四种德行,将做进一步的介绍。
这本代表作,我们翻作《论义务》,有的地方把它翻作《义务论》,我认为还不太适合,为什么?因为“义务论”在伦理学里面属于一种有关义务的特定的主张,容易混淆。所以,我们就把它翻成《论义务》。
《论义务》里面提到了四种德行。说到这四种德行,它怎么来的呢?从古希腊时代柏拉图那里延伸过来的。在柏拉图的思想里面谈到四种关键的德行,称为“四枢德”——明智、勇敢、节制、正义,这个顺序不能乱改。因为柏拉图把城邦里的人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统治阶级,他们需要明智;
第二种是卫士,保家卫国,他们需要的是勇敢;
第三种是一般的百姓,他们有各种欲望、情绪需要加以节制。明智、勇敢、节制,在古希腊时代是分别针对三个不同阶级所定下来的理想;
而最后这个正义,就是每个阶级都要按照自己的能力、责任去努力安排自己的生活。所以,正义是以普遍来说,是每个人都要有一定的分寸。
到了西塞罗,他的顺序改了,有一个词也换了。所以我们谈西塞罗《论义务》的四个重点,按照顺序:第一个是明智,第二个是正义,第三个是雄心,第四个是节制。
本期重点1:明智
明智是什么?我们一直强调“明智”这个词不要把它翻译成智慧,在希腊文和拉丁文里面,明智和智慧都不一样。智慧,很简单很单纯,叫做sophia,哲学是爱智慧,所以它的名词称作Philosophia,这是智慧。
明智,代表一个人懂得如何使用他的聪明才智,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事、与别人互动,把事情做好,它是属于人所具有的一种能力。而智慧是不一样的,它是属灵的,所以人只能够爱好、慢慢接近智慧,不能够完全得到智慧;而明智不一样,一个人可以善用他的能力,知道如何取舍。
对西塞罗来说,这四种德行第一个当然是明智,就是要了解真理,同时要把真理与实际的生活关联起来。什么叫做了解真理呢?它分两方面。一方面你要了解神与人的关系。罗马时代是一个多神论时代,在电影情节里面也常常出现。罗马人作战之前,将军在帐篷里拿出几个木刻或石塑雕成的神像默默地祷告,他们的神与人的关系很密切,好像神总是扮演某些功能,可以让人在某些状况下得到保佑和祝福。
除了神与人的关系,同时还要知道人与人的互动。换言之,要了解神圣的以及世俗事务的知识,再进一步,就要对社会引导出的义务加以了解。这个义务是人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所以明智就是要对义务有基础的、正确的认识。
本期重点2:正义
西塞罗认为,正义是最值得尊敬的,你光有明智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正义的话,这个明智对社会反而可能是有害的。就好像我们中国人常常说的“才与德”,一个人如果有才而无德,那个“才”可能对社会造成一些灾难。
这个“德”是什么呢?在正义方面表现得最具体。西塞罗认为,人性有两个特色,一个是爱自己,一个是爱别人。组成一个国家之后,就要设法维持人群之间的联系,分配给每一个人应得之物,同时要确保对约定的承诺。换句话说,一个社会应该让每一个人都各取所值,你值多少就分给你多少,同时你与别人有任何约定,你都要遵守承诺。这些话,我们在社会上觉得蛮熟悉的。人和人相处要有适当的关系,一个人付出多少代价就有什么样的收获,有了任何约定之后就要设法实现,这都是正义的最根本的观念。
接着,正义到底有什么具体的任务呢?两个。一个就是不要使任何人伤害别人,也就是不但你自己不要伤害别人,也不要让别人伤害别人。第二方面要区分公私财产,公有财产就要由公共人群来使用,私有财产是由你个人用的。这些都是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观念。
他还进一步补充,所谓“正义”应该加上慷慨,他所谓的慷慨是什么呢?包括:
一方面,不用不正义的方式从事慷慨的行为。等于是慷他人之慨,把别人的财物拿来帮助自己的朋友,这样不行。
另一方面,慷慨的行为不可以超过自己的财富能力。譬如我只有一万块钱,为了慷慨而捐出两万块钱,最后自己也吃不消。
还有第三方面,慷慨还要看对象。你慷慨的对象应该是具有善意的人,他有善意可以回报我的善意,这就像孔子说的“以德报德”。
同时,他也强调正义的基础是诚信,没有诚信的话,这个正义是言而无信,怎么实践呢?所以他认为正义是最光彩、最耀眼的德行。没有正义的话,明智也不会产生什么效果。西塞罗认为:“正义是一切德行的女王。”在讲正义的时候,他肯定一个人可以有私有财产,有私有财产才能表现出你在政治上和社会上的地位和价值。
本期重点3:雄心
西塞罗强调雄心,他最主要是要说明一个人应该有大的气魄、大的肚量,其中就包括了勇气和耐心。有雄心去保卫公义,以除恶为目标,要以正义为基础,不求个人的权力与名声,只希望维系道德,不管在顺境或逆境都要保持平和的心境。这样听起来好像一个人有雄心的话,就会很有志向、很有理想,可以为公众服务。
西塞罗进一步描写有雄心者的生活。他说有雄心者有三个特色。
第一,他要参与公共事务,注意个人生活需求。如果你只注意个人的生活需求,那是一般老百姓,所以有雄心者要参与公众事务。
第二,要致力于研究学问。如果没有学问作为基础的话,怎么可能看得比较远,让理想比较高呢?
第三,有雄心者可以努力追求财富,在国家或亲友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分享给他们。要是没有财富的话,雄心壮志如何表现呢?
这个观点使我们想到中国古代的范蠡。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复国成功之后就离开政坛,改名为陶朱公,做生意赚钱,三度散尽千金帮助家人、亲戚、朋友以及很多穷人,这显然是很有雄心的一个例证了。
所以一个人应该扩充志向的范围,让自己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这对于西塞罗来说,他一生大多数时间用来从政,也有相当好的成果,是可以说得通的。
本期重点4:节制
所谓的节制就是言行适当,你可以多才多艺,但你还是要投入社会,要有自己的专业。所以他谈到节制,特别考虑人在一生之中要从事什么工作时,要想到以下四点:
1、你要考虑普遍的人性,按照理性的要求去思考,怎么样在工作上好好实现人性的要求;
2、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你要考虑的是你个人特有的天赋,你在哪一方面有更大的才华可以参与这样的职业,达到更高的成就;
3、你要配合环境和机遇所给你的条件,因为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与政治的架构,所以要审度时势,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
4、你个人选择的工作应该符合个人的意愿。
这四点简单来说,在这一生里面有可能选择工作来做,你要考虑的是什么呢?
第一,普遍的人性,要以理性的原则来行动。
第二,你个人特有的天赋适合从事士、农、工、商哪个行业?
第三,你生活在什么时代,有什么样的环境、机遇、条件等等。
还有第四,你个人的选择,你的意愿是什么?你最后要负什么样的责任。
这四点合而观之,就符合西塞罗所说的节制了。
本期收获
1、所谓的明智有两个重点:就是要注意到神与人的关系,这属于信仰的范畴;同时要注意到人与人的关系,这属于人间的范畴。这说明一个人有明智的话,对于人生根本的信仰有一定的立场;对于人与人相处,也就是现实世界,也有明确的认识。
2、讲到正义,要注意到慷慨与诚信这两种相关的条件。
3、谈到雄心的时候,可以用一句名言来介绍,“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是一种非常开阔的境界。西塞罗本人是一位政治家,对于名利当然并不排斥。
4、节制就是一个人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要出于各方面的、通盘的、完整的考虑,一旦选择之后就要承担后续的责任。
5、我们再补充说明几点《论义务》这本书对后代的影响:马基雅维利写《君王论》(君主论),多次引述西塞罗的《论义务》,认为君王应该慷慨、仁慈以及严肃;英国哲学家洛克在《政府二论》里面认为,政府应该保护私产,他也参考了西塞罗的观点;《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谈到如何才是合宜;康德的《伦理学》也从西塞罗这里得到很多启发;约翰·史都华·米尔在《论自由》里面主张政府要减少干预个人,也都来自于西塞罗的启发。